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梭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遗产,这种纯粹的母系结构制社会在世界上已不多见。但是摩梭这种母系制又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又在动态的变化中保持了平衡……  相似文献   
2.
张嵘 《法制与社会》2010,(18):168-171,184
传说中,火神"冉巴啦"让摩梭人得到了赖以生存的火种,给他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冉巴拉"保护着泸沽湖畔的摩梭儿女,让他们得以生生不息。所以,摩梭人是一个对火的崇拜达到极至的民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火塘也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从火神到火塘,构成了摩梭人世代相续的文化传统。可是,摩梭人的木楞房和火塘却是消防工作中的极大隐患,摩梭村寨的生活与现代消防理念和操作形成若干冲突。本文通过对泸沽湖畔摩梭人的火文化描述,通过对摩梭人传统防火方法的回顾及现代消防理念的引进,试图在摩梭人对火的敬与畏之间寻找的一种平衡,从而更好地做好泸沽湖畔摩梭村寨的消防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谢寅宗 《时代风采》2011,(24):22-25
“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再经历几代人之后,纯正的摩梭人或将不再有了,他们只是存在于身份证上。‘东方女儿国’也将因此走上消亡之路。”  相似文献   
6.
陈彪 《今日民族》2012,(1):24-27
这张照片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拍摄的,照片里是我和奶奶,我们身后是一棵核桃树。照片是我一个表叔拍摄的,他当时信用社工作,前几年调到县农行,当了行长。  相似文献   
7.
《拂去尘埃的故事》是阿陆·丹珠品崇吸取了摩梭民间艺术的精华,又经自己的天才创造写成的。对于这部摩梭民间故事集,就有据正史,采小说的功能。的确,阿陆·丹珠品崇在创作《拂去尘埃的故事》时,依据摩梭民间流传的故事,大量占有史料,充分尊重史实,但又不为历史事实所局限,  相似文献   
8.
国庆黄金周,应友人之约,又一次去到永宁泸沽湖。在那里有幸结识了摩梭民俗博物馆馆长慈仁多吉和打史品初两位对传承摩梭民俗风情、弘扬摩梭独特文化有特殊作用和贡献的年轻一代,心里十分高兴和欣慰。在一次又一次参观、座谈交流之后,深深感到一个最基层的民办文化实体,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办出一些在大、中城市很不易见到、又十分突出典型且具民族地域性多功能鲜明特色的民俗博物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值得关注和总结。特点之一:窗口与基地的功能作用摩梭民俗博物馆,既是一个集中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的窗口,又是一个多元传承摩…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至9月,笔者对九寨沟藏族村寨、理县桃坪羌寨、盐源泸沽湖摩梭村寨进行了调查.选择这三处村寨的理由为:一是三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不同.九寨沟与桃坪羌寨都在阿坝藏羌自治州内,但九寨沟在四川北部边缘,与甘肃省相邻;桃坪羌寨在四川偏中部,与成都仅158公里.泸沽湖则在四川西南端,与云南省接壤.三处少数民族旅游地几乎在同一直线上[1].二是笔者认为三处村寨在真实性方面存在差异:九寨沟在突出自然资源的同时,其民族文化真实性的"舞台化"较为严重;目前,桃坪羌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其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真实性,然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也渐露端倪;盐源泸沽湖的摩梭村寨远比对岸云南的"原始"、"真实",政府准备对其加大开发力度,其结果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时耀波  徐云 《学理论》2010,(1):147-148
摩梭人特殊的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习俗,是其独特文化适应性灵活调适的结果,对于外来文化一边吸收一边整合,使其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使其为自己的文化服务。摩梭文化高度灵活的适应性使其保持了"依度"为核心的家屋文化,特殊的走婚方式就是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