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我国政府了迅速进行布置,开始了政府救市的历程,主要内容即为推出了四万亿救市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进行救市。在此过程中,我国政府运用了多种财政手段。我国的政府救市手段之运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有必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方式促使我国的财政救市手段应用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4,(16):2-2
<正>在房价"下行"(其实就是少涨点或不再涨了)的形势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松绑原先的限购政策,进行"救市"。放开限购看上去可以免于指责。毕竟,限购本身就是政府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对人们的"市场权利"的限制。但问题不在这里,而是政府的"救市"情结。为什么总是想着要"救市"?不是说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吗?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楼市面临三大困惑:奥运后我国会不会发生像股市一样的暴跌;就目前楼市存在的问题看,会不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安全;楼市适度调整要不要政府出来救市.本文尝试对其逐一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4.
金融海啸在美国一触即发,并以很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各国政府面对强大的金融危机纷纷拿出应对措施。在这次危机中,中国政府和美国的措施格外引人瞩目。在双方决策的背后却能显示出双方在政治决策体制方面的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马丽 《法人》2009,(2):41-41
2008年初“创辉”地产中介大面积关门事件,为2008年中国楼市定下了灰色的基调。房价下跌、交易萎缩、政策救市……这些都可以成为2008年中国楼市的关键词。我们还可以更简洁地概括这一年的楼市——揪心:地产商们殚精竭虑直至弹尽粮绝仍无法挽回楼市昔日辉煌,消费者们日盼夜盼直至望眼欲穿仍不愿改变持币观望的态度,救市政策左出右出直至利率猛降仍没有真正驱除房市的体寒。  相似文献   
6.
在反复权衡利弊后,美国政府终于接管“两房”。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对此说,之所以接管并救助“两房”,是因为二者规模如此庞大,与金融系统关系又如此密切。以致于其中任何一家垮掉都会导致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9,(4):14-14
在次贷危机爆发两周年的当口,“减速”、“放缓”、“降低”等词汇在全球各大财经网站上抛头露面。不少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即实体经济恶化与信用紧缩加深的恶性循环阶段。尽管危机已经发展到何阶段并无准确的定论,但是近日全球经济老大哥美国频频出手。在奥巴马政府亮相两个月之后,他的经济团队终于加快了“出牌”的速度。美国时间3月18日和23日,在六天的时间里,他甩出了两张极具争议的“底牌”。  相似文献   
8.
姚立 《党建文汇》2008,(11):18-18
尽管美国已通过救市计划,欧盟各国也正加大干预力度,竭力协调彼此的应对策略,但金融市场正如一个任性的孩子,股市行情不时传来坏消息。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凸显了政府的作用。危机一来,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救市、救企、救人,政府俨然成了救世主。这不难理解,因为政府是国家唯一有全面法定权力的机构:可以印钞票、发国债,可以制订政策,可以进行干预、管理等。正是有了这些特权,  相似文献   
10.
私募基金退出机制对资本市场回暖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业界誉为"新一轮资本盛宴"的私募投资,其规模在中国已突破万亿大关,在交易资金中占30%左右,私募基金不断突破传统投资模式的边界,创造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并赶超公募。2009年金融危机中的中国,私募基金前所未有地令人瞩目。私募基金投资产业是否成功的重要问题是退出机制,文章从立法和规则运作角度,对退出机制的多元和有序展开探讨,以期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复苏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