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如今人们亲切地称这块石头为“读书石”。毛泽东酷爱读书。可以说,凡是他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都有他读书学习的生动故事。在井冈山时期,他随身带着可以装“文房四宝”的土布口袋,每到一处总是先摆好笔墨纸砚,以便随时学习、工作和写作。长征路上,有时患病躺在担架上,或骑在马背上,他仍然坚持读马列的书,自嘲地说自己是“马背上的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2.
隔山 《党课》2012,(15):118-120
“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作为文房四宝之~的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一方古砚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苏东坡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藏砚大家,他与文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多为砚台。欧阳修、黄庭坚、袁枚、纪昀都曾亲自雕刻砚台。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逐步成为文人的案头清供。唐宋时期,一方砚台往往价值万金。著名古玩收藏家赵汝真曾经记述:“在唐宋之时,千百金之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国和 《先锋队》2011,(21):54-55
人民领袖毛泽东对于身外之物非常淡薄,惟独一生喜爱文房四宝、古籍、书画、印章。青石砚毛泽东爱用毛笔,终身以砚为伴。他所用的第一方砚台,长19厘米,宽12.5厘米。那是他读私塾时所用。此砚为韶山青石所制,现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的一方青石雕花砚为建国之始,大画家齐白石所赠。砚长26厘米,大头15厘米,小头14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有齐白石亲手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世人推崇。笔墨纸砚,被喻为“文房四宝”,是书法创作的基本工具。“文房四宝”,材质不同,功能各异,唯有配合精当,方能造就精美的书法作品。蕴涵在“文房四宝”中的某些道理与领导!工作中的某些规律,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国有四大制墨名家,尤以胡开文后来居上。老胡开文墨厂是徽墨生产的代表性厂家,每年手工生产墨块60吨,墨汁100多吨,其制墨之道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标高。  相似文献   
6.
千年砚都     
《同舟共进》2014,(11):45-45
肇庆古称端州,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土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优良的石质沃土——端砚石,其最优质的资源就集中在这一带。端砚与胡笔、徽墨、宣纸合称为“中国文房四宝”,因端砚石质细腻,  相似文献   
7.
闲言碎语     
好武者不一定武功底蕴深厚,喜欢听歌曲的人未必会唱歌,而爱好藏书的人并非都嗜书如命。一次参加朋友家中聚餐会,朋友的房子很大,且有一藏书间,中间放一张现代化写字台并配有电脑,文房四宝样样不少,可谓古代与现代相融珠联璧合。再看房间四周,除进门之处全部为板式组合书柜,装满古典名籍,我国四大名著自不在话下。其中包括一些外国名著,有些书名一大串,口读都有些别扭。环顾此情此景,我对主人敬仰之意陡增几分。在大家闲谈之际,我坐在电脑旁打开主人电脑,随意点击菜单,除对对碰、翻扑克牌等几种简单电子游戏外,几乎没有其它什么内容。主人家保姆招大家呼就餐,朋友们纷纷到餐厅就座。席间朋友们免不了谈藏书话题,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我不失时机对主人爱书、藏书、读书,  相似文献   
8.
产于安徽宣城的宣笔是中国名笔——湖笔(浙江湖州产的一种毛笔)的前身,柯小文的说法是"明清之前没有湖笔。后来发生战争,这边(安徽)人跑到湖州定居。跟徽墨一样,墨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执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墨汁和砚台,正在逐渐被新科技取代。资源的稀缺、人才的难以为继使得这一小众工艺日渐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10.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4,(12):57-59
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它位列老二。虽然它形状不大,面容乌黑,似乎有点貌不惊人,然而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社会文明的助燃剂。因为有了它,书写才从竹简演变为绵帛,后又发展为纸张,最后形成了活字印刷,有了书籍,促成了文明的大发展。小小的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奇幻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墨被归入文房四宝,深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是文房收藏的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