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逻辑结构比较复杂,人们在韦伯对其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也没有清楚界定.时至今日,人们在韦伯是如何看待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全书的论证逻辑,指出,在韦伯看来,两者之间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相关关系.就像幼蝉破蛹而出成为蝉的过程一样,新教伦理是广义资本主义精神的早期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抛掉宗教的外衣,转化为富兰克林式的狭义的资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欧洲封建制度基本组成部分的天主教移植到拉美后, 成为享有政治特权和巨额财富的国教。天主教会与世俗政权结成联盟, 共同维护教会和世俗政权的专制统治, 成为阻碍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之一。主张社会变革的自由派与教会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新教的伦理道德观是塑造美利坚民族勤勉、进取和奋斗的民族特性的重要精神因素。新教各派通过宗教奋兴运动和社会变革,对美国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社会、不断完善的民主政治和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近代美国新教作为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 与阻碍社会变革的拉美天主教形成了强烈对照。它们在教义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及其不同社会作用,是造成二者社会经济差别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解析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享誉世界,韦伯在此书中大胆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为资本主义的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该文从伦理的角度,从几方面对韦伯资本主义精神的提出、资本主义精神的由来、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揭示了韦伯资本主义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精神动力的奥秘,肯定了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有益成份,看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勤劳、敬业、守信、合理获利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俄国东正教较欧美新教进入中国早122年,且在清廷禁教之后仍被允定期派团来北京及建堂传教;然而,在19世纪这一中国思想观念及社会状态剧烈变化的时期,俄国东正教在直接传教、间接传教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方面却远逊于欧美新教。  相似文献   
5.
英华书院是清嘉道年间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伦敦会传教士为冲破清朝“禁教”政策的束缚,在中国本土之外的南洋华侨社区创办的一所主要面向华侨、办学时间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新教教会学校。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校创办南洋的缘由与始末及其对中国本土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分析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内容脉络.文章从新教教义及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天职观"出发,将其影响主要分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物质)和对生活方式(精神)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伦理是拉丁美洲文化体系的主要基础,这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征服美洲和殖民化过程中所留下的遗产。天主教伦理观对拉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为具有伊比利亚传统的拉丁美洲经济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主要根源之一。天主教和新教都属于基督教的范畴,但却具有不同的伦理观,这一根本区别成为南北美洲以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教伦理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发展迅速,与天主教伦理占据优势的拉美的落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分析了天主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不合拍关系,通过与新教伦理对美国发展作用的比较,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揭示拉丁美洲长期不发达的深层原因。作者的结论是,拉美地区走出不发达的状态首先在于走出文化精神上的“不发达”。  相似文献   
8.
童玲  姜炜 《理论月刊》2006,(7):42-44
伦理学是有关道德的哲学,其核心问题是“善”与“不善”。传播伦理是伦理学在传播领域的实践,是贯穿在整个传播进程中的道德观念。传播伦理中的道德不仅是调整各种关系的社会规范,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在传统文化笼罩下形成的一种集体的价值观与心理积淀,是传播过程中的无意识。本文主要分析了韦伯的新教伦理思想,并从传播文化价值观以及新闻叙述的视角分别阐述了传播伦理的历史追踪和现实折射。  相似文献   
9.
张利华 《人民论坛》2020,(16):28-30
美国主流思想与多种思想流派并存,人民的思想观念多样化,普通民众与官方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特朗普启用的蓬佩奥等极右鹰派政客,既不能代表政治反对派,也不能代表有良知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更不能代表美国人民。美国国内对中国的态度和立场是多样化的,中国应当分出不同层次,分门别类地区别对待,推动中美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拜物教现象所作的精辟分析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之上的,理解这一意识现象除了从经济、社会的维度把握其产生的根源,还要了解其意识形态根源,拜物教思想既有古老的宗教意识残留同时也是启蒙运动的产物,人的解放及人的需要的发展和放大对拜物教思想的盛行起了机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