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84篇
世界政治   1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410篇
中国共产党   2295篇
中国政治   2046篇
政治理论   482篇
综合类   84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65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21年12月14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商我国文艺繁荣发展大计。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2.
3.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新时代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不断推动文艺创新,并加强文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曹连观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2):121-126,149
文艺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的敞亮与主体性的高扬。缺乏伦理学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文艺的本真特质。文艺作品不同于道德教科书,文艺所传达的不应是抽象的直白的信条,而应该是活的生活———经过作家审美创造的生活。但文艺毕竟不是超人类的存在,文艺展示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提供测试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光谱,文艺家的主观命意、文艺作品的客观意蕴以及受众的解读与再创造,本身就是一定价值的自觉选择和自然涵纳。伦理道德在文艺作品中必须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存在,明晰的个性化(典型化)与生动的感性化,是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吸收民营科技企业中创业人员、私人创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新时期怎样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机遇与挑战共存,机会与风险同在,动力与压力并重。组工干部要时刻以“六个组工”为准则,努力达到“知变、善求、无畏”的境界,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去。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重要保证。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什么成功的经验,面临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本课题通过对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县的追踪考察,对上述问题做初步的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8.
姜芳 《党史博采》2005,(11):4-5
文艺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除具配合政治基础的因素之外,应当具有其主体独立性.然而在"文革"这一特殊环境中,文艺却走上极端,成为了纯粹的政治符号.本文试从文艺理论思潮及文艺创作角度,浅析在文革时期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同构关系及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施崇伟 《新重庆》2005,(2):13-14
有“万里长江一要津”之称的重庆江津市,是共和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家乡。历史上,这里素为人荟萃之地,诗书繁盛之乡。新时期,江津市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握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大城市为契机,通过实施群众化“3 1”工程,对群众化活动、化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等三项工作的创新,成功打造了“帅乡群众化”这一品牌。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