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语之美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首次"登台"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01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举行。这是该研讨会自2002年创办以来,首次移师宝岛台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并分别致辞。20城市对台工作会在昆明召开2013年11月20至21日,全国20城市对台工作会暨第26次年会在昆明召开。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熊瑞丽以及来自重庆、武汉、大连、天津、太原、南昌、厦门、兰州、杭州、合肥、北海、乌鲁木齐、鞍山、昆山、芜湖、临汾、南阳、大同、营口、三亚、阜阳等共25个城市从事对台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正>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项研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经学正名,为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12,(11):47
10月20日,2012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想研讨会暨孝文化论坛在山东嘉祥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中华国孝文化研究方面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齐聚祥城,对曾子"孝"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曾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传承者,上承先哲孔子,下启  相似文献   
5.
凡事皆有度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晳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  相似文献   
6.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7):F0002-F0002
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真正得孔子真传并传诸后世的,恰恰是曾子,《大学》、《孝经》便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也被后世尊为“宗圣”。但是,当初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却并不高,好像还说过一句“参也鲁”,说那个曾参笨笨的。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相似文献   
7.
凡事皆有度     
王爱军 《党政论坛》2010,(20):11-1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8.
前秦的人物往往性格突出,形象鲜明,正义之士常常宁愿为了理想奋不顾身,邪恶之士则行事无所不用其极。正因如此,才流传下来许多无法复制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9.
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将孝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提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以敬为判断标准,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孝道思想的内涵,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庸》和《大学》一样,都称不上书,只能算一篇文章。《中庸》出自小戴《礼记》的第31篇。全文共3545个字,是"四书"中第二本篇幅最短的经典。《中庸》的内容深刻,对于儒家核心思想的阐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庸》从汉代起就有单行本刊行。至南宋,理学家朱熹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写成《中庸章句》,纳入"四书",成为儒学法定经典。足见《中庸》这部著作在儒学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