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永胜 《学理论》2012,(29):51-52
朱子论佛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朱子语类.释氏》篇中,朱子早年虽然有学佛的经历,佛学对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朱子是反佛的,其反佛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朱子认为佛教之说多是世人附会老庄之学而成的,新意甚少;二是朱子认为佛教入华以后脱离了它的本旨;三是释氏的"空"把一切都空掉了,变成了纯粹的虚无,佛言空,儒言实;四是佛教败坏了人伦纲常。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专门讲了读书之法,对当代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读书需"立志"。朱子强调了立志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立志不定,如何读书?""立志不坚,只听人言语,看人文字,终是无得于己"。  相似文献   
3.
朱子是我国南宋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福建则是朱子文化之乡。去年本刊本期策划曾推出《朱子文化辉耀时代星空》,试图通过多个角度介绍朱子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经过半年时间的酝酿与准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邀请方彦寿、朱人求两位专家撰文,对朱子文化的主要学术观点做一较为详细的介绍,以飨广大读者,共享朱子文化的美丽。  相似文献   
4.
《中国监察》2016,(5):65
朱熹(1130年-1200年),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集大成者。他不仅是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朱子家训》是他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三百余宇,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八百多年过去了,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历经三十多代,已达数百万之众,《朱子家训》成了他们共同的人生指引。  相似文献   
5.
谢荣雄 《政协天地》2014,(11):51-51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是《朱子家训》开篇语,细细品之,其味隽永,貌似讲环境,更是喻人生。孩子刚上小学不久,放学回家,都先要摆弄玩具。玩具散乱在家里几乎各个角落。借着国庆长假,清理一番,按封存、处理、留用分门别类,足足装了好几个整理箱。  相似文献   
6.
闽东北的政和县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地灵人杰、民风淳朴。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出产贡茶白毫银针获皇帝赐县名为政和县,沿用至今。在中国2700多座县城里,皇帝赐县名的屈指可数,可见当时政和声名之显赫。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朱熹之父朱松进士及第,授迪功郎,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首度来闽任政和县尉,并携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将文化作为"软实力"提出。福建闽北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弘扬闽北文化,特别是通过弘扬"朱子文化"和"闽北茶文化"来促进闽北经济、文化发展,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中国文化大师和理学泰斗。他的学说和后人对他的景仰使他过往的地方都催生了大批文化胜迹,晋江市安海镇鳌西的朱子祠就是其中之一。但安海的朱子祠与别地不同的是,除了奉祀朱熹外,还有他的父亲朱松,所以又称“二朱先生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朱子家训))中有句名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在我看来,正是讲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成家”视为经济理想,那么一个企业之所以不能够实现这一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刻薄成家”,就是“伦常乖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