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44篇
中国共产党   492篇
中国政治   754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建设需要动用公共资源,全国各地村情及农民需求差异大,要确保乡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一个有效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至关重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重点工作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6,(10):58-58
董振国在9月15日的《经济参考报》上撰文指出: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在形成。各级政府都在向农村建设加大投入,但相当多的投资成为无效投资。浙江农民有钱了纷纷盖楼。一开始盖二层楼,后来又盖三层的,比着盖,越盖越高。现在全省搞村庄整治,按新规划,一些楼就要拆掉,农民花几万、十几万的钱就浪费掉了。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2975亿元,但是“资金年年投,却看不到起个水花”。  相似文献   
3.
樱子  乡村阳光 《小康》2005,(7):72-74
加拿大村,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开平。一个海外人口超过其在国内人口的侨乡。加拿大村,是一座空城,一座充满悲情和寂寞的村庄。1933年至1935年,加拿大村建成。1951年,这里的最后一户居民移民加拿大。从此之后,村里一直无人居住,这里的精美建筑在风雨中守望了半个世纪。这些建筑的主人是民国时期从“猪仔”路上有幸回国的“卖猪仔”。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省下几个钱,回家乡完成“田、园、庐、墓”的梦想。这是一座最应具有乡愁气息的村庄。从建造它的那天起,它就注定将在乡愁中沉沦。  相似文献   
4.
村庄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干百年来形成的风格各异的村落民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村庄与城市在地域景观的最大区别在于形态的巨大反差:城市中的环境有着众多人为因素,而村庄生态环境更多表现为“原生态”。  相似文献   
5.
兴林记     
到过平潭的人,无不沉醉于三十六脚湖的迷人风光。 三十六脚湖是全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曾经有段时间,湖区周边群众大量开垦农田,植被、防护林等受到严重破坏,三十六脚湖日渐萎缩,湖水变浑。2003年人代会上,王峰等代表忧心如焚地提出《做好三十六脚湖的生态保护》的建议,引起大会的高度重视。在县人大常委会督促下,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对库区土地进行征用,栽种一条12米宽的涵养林,种植草皮及风景树,绿化面积达52亩,使三十六脚湖库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平潭人民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达地区的富村表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以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理性向以利益为基础的现代理性转变,并出现理性与非理性、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的二元悖论。个人理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利益行为选择;公共理性主要表现为“集体”的公共利益行为选择。在这样的选择中村庄人际关系理性化和利益计算构成了农村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使得个人理性不断强化和公共理性不断衰弱的态势日益突出,并伴随着非理性冲动的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村庄合作精神的提升和村庄平稳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需加强制度和道德规范建设,促进公共理性的成长,全面提升村庄的合作能力,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议小区绿地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小区作为构成城镇的一个完整细胞,在我国的城镇建设中蓬勃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谋求居住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达到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要求,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笔者认为除了严格规划强制性指标和专业的、系统的物业管理外,居住小区园林绿地应呼唤人性化设计。本文针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绿地人性化设计做一些探讨:一、提倡居住区园林绿地的整体设计。既然是以人为本,就应以人为服务对象充分研究居住区聚落人群的整体特点,并结合居住小区园林绿地整体设计。具体应注…  相似文献   
8.
《山西政报》2006,(4):28-33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2005年是省人民政府确定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第二年,也是取得成效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200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顺利实现,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这里曾满目凄凉,荒山、荒坡、荒沟,人迹罕至;如今,这里却奇迹般地绿了,1200亩松树郁郁葱葱。创造这绿色奇迹的人是彭福生。他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门沟子乡罗家  相似文献   
10.
陈刚  王海 《理论月刊》2007,(6):139-141
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环评的重要性、公路景观绿化评价的必要性、评价要点及评价的基本方法,指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评价应贯穿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