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1,(9):104-107
园林版《牡丹亭》并非张军在昆曲创新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个在现实中演歌剧、唱Rap的"昆曲王子",这些年常因"跨界""、商业化"遭受质疑。但张军说,自己终究是一个昆曲人,无论从何种渠道接收何种资讯,最后都会回头思考昆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杜丽娘和安娜·卡列尼娜为形象载体,对中俄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比较后指出:由于中俄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思想氛围等方面的差异,在艺术表现内容上,前者体现的是张扬的情感追求,后者则是狂热的宗教情怀;在审美理想追求上,前者是一种中和之美,后者是一种矛盾、极化之美;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前者以情韵取胜,后者以情节见长。  相似文献   
3.
杨芍 《学理论》2010,(25):181-182
杜丽娘虽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笔下的女性形象,距今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但杜丽娘形象具有可深入挖掘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来源于作者超前的意识、深刻的思想和对生命独立的、超越当时社会的思考,这种思考给作者笔下的人物注入了个性,使其血肉丰满,具有独特的情韵内涵,从而使杜丽娘形象长存不衰,还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正提及昆曲,很多人会想起汤显祖的《牡丹亭》。除了白先勇与苏昆合作的"青春版",还有经典版、厅堂版、粮仓版、园林版、会所版等等。《牡丹亭》的演出,几乎成为近年来中国戏剧界最引人关注的事件,甚至被称为重要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也引发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总是《牡丹亭》?难道身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昆曲只能依仗《牡丹亭》而振兴?  相似文献   
5.
密斯赵 《今日上海》2013,(12):52-54
穿越剧看多了,人心便开始“古”起来。事实上,在摩登大都市中,只要你有心,便能发现传承至今的纯正古韵。这厢是焚香洗手,琴音袅袅,大侠正在弹奏《笑傲江湖》;那厢里眼波流转,水袖飘飘,杜丽娘正在牡丹亭中寻找旧梦。这样的穿越,怎不迷人?  相似文献   
6.
宁薇 《理论月刊》2008,(9):137-140
本文以杜丽娘和安娜·卡列尼娜为形象载体,对中俄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比较后指出:由于中俄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思想氖围等方面的差异,在艺术表现内容上,前者体现的是张扬的情感追求,后者则是狂热的宗教情怀;在审美理想追求上,前者是一种中和之美,后者是一种矛盾、极化之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前者以情韵取胜,后者以情节见长。  相似文献   
7.
罗屿 《小康》2012,(7):94-95
遂昌,中国浙江西南部小山城,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斯特拉夫德,英国南部小城,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流芳古镇。两地远隔万里,却因彼此的文化自觉,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了一次迟到400年的"牵手"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相似文献   
8.
晁珊珊 《小康》2012,(3):111-112
正600年前,昆曲的发源地昆山为国宝昆曲造了一个名叫《牡丹亭》的梦,当人们看到杜丽娘在梦中邂逅未来的丈夫柳梦梅时,可能没有人想到,昆山的"梦"才刚刚开始五十年后的某一天,当你醒来时,突然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你发现所有的墙壁都发着柔和的光,空中飘浮着为你量身定做的透明显示器,  相似文献   
9.
戴春艳 《今日浙江》2014,(21):58-59
正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戏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可谓惊心动魄,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不过,你肯定没想到在这凄婉优美的曲调声中还夹杂着一种几乎绝迹的古老声腔,那便是明代风靡一时的海盐腔。海盐腔的由来,还得从明代说起。明代有位叫谭纶的抗倭名将。嘉靖年间,时为大司马的江西人谭纶在浙江为官。此时,正当"海盐腔"在南方最为  相似文献   
10.
上官秋清 《南风窗》2007,(23):66-69
华文漪,1941年3月18日生,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所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1962年毕业。工闺门旦,得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老艺人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真传。60年代甫出道即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86年获戏曲梅花奖,1989年赴美定居,开始在海外传播昆曲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