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拴记 《中国公证》2006,(12):76-78
不知是杨丽萍真忙,还是她身边工作的人员门槛高,反正怎么也联系不上她,可怜的海霞一天天消瘦下去,高烧,厌食,伤骨也出现了坏死的征兆。医生和老师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的父母请过来。  相似文献   
2.
生为舞者     
杨丽萍是一个传奇,这位46岁的舞蹈家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艺术训练,但有着极高天赋的她,12岁时她被邀请参加专业的歌舞团。经长期严格训练,她已成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的舞蹈家,台湾和东南亚的观众更是称她为“舞神”。  相似文献   
3.
民谣的魅力     
赵德庆 《创造》2007,(2):95-95
<云南映象>火遍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此乃预料中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对于舞神杨丽萍来说,火,是正常的;不火,是不正常的.试想,一个心浮气躁的年代,一个只知整钱的年代,一个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年代,能够清心寡欲,淡泊明志,一门子心思泡在穷山沟里搞艺术,而将一切诱惑拒之门外,大不易(不信么?你来试试).  相似文献   
4.
初识《跳菜》一见倾心1991年农历三月,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著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应大理州政府邀请,专程从北京返回故乡参加这次空前盛会。开幕式这天,省内外记者都想拍她的照片,但主席台和贵宾席却怎么也找不到她。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嘉宾却和普通观众一起席地坐在广场上观看家乡的文艺演出。表演开始不久,南涧彝族自治县表演队的民族舞蹈《跳菜》出场了:在一阵嘹亮欢快的唢呐声中,一群剃着光头、身着土红色彝族服装、披着黑羊皮披风的彝家汉子,个个“野性”十足,有的骑在别人肩上,头顶装满菜的托盘,有的双手托着装满八碗菜肴的…  相似文献   
5.
“既要美丽又要实用” 2013年12月1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首届“杨丽萍国际舞蹈季”的比赛现场,很多人注意到进场口处展出着七款手包。它们由世界顶级品牌的设计师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上面纯手工的彝族刺绣。这峰刺绣均出自一位来自云南大姚县的叫做樊志勇的女孩的手笔。  相似文献   
6.
陈彧 《南风窗》2014,(19):79-81
“舞蹈表现的是对文化的一种热爱,一种认定。你都不热爱它,把它弄得支离破碎,不停肢解它,使它丧失了文化的纯粹性,还有什么美可言?原生态的歌舞要保有它的纯粹性,它来源于人的本质,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张媛 《今日民族》2016,(8):24-27
正说起云南,不得不提起的人有很多,杨丽萍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舞蹈家,她演绎的孔雀舞让观众久久难忘;作为一名云南人,她演绎的《云南映象》让观众憧憬云南。杨丽萍——一名怀揣着艺术梦想的舞者,将自己热爱的舞蹈跳出了剧场之外。2014年10月23日,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批文,核定了该公司的证券简称为"云南文化",证券代码为"831239",并已完成"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结出又一硕果。  相似文献   
8.
光辉的七月     
七月,中国在沉浮中选择,民族在危亡中崛起。千百万英雄儿女、志士仁人,列成战阵走向为拯救中华民族的战场和刑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誓死如归。  相似文献   
9.
原色张琳     
姜兴 《工会博览》2006,(2):31-31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部《千首观音》赢得了所有观众的掌声,并一举夺得“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大奖。总导演郎昆一直都希望在春晚舞蹈类节目中带给大家一些比较新鲜、比较有特色的节目,那么今年春晚他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没有呆板的舞步,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妖娆的神态,也没有所谓性感的暴露。纯粹的舞蹈,纯粹生的力量,生的欢乐,生的追求,这就是杨丽萍的《云南映像》。这部火爆全国的原生态大型歌舞能否登上春晚舞台成了近期观众十分关心的话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元月11日晚,在天当中国大戏院举行的“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刘俊英喜收弟子杨丽萍暨专场演出”,吸引来千余位热爱河北梆子的观众,其中的许多人是慕刘俊英之大名而来的昔年追星族,他们渴望重睹曾经名震全国剧坛的这位“小百花”如今的风采。那天,自退休后不常登台表演的刘俊英,应台下观众请求,兴致勃勃地演唱了河北梆子名段《大登殿》,她使用的是比一般专业剧团高出一个调的D调,单从调门就显示出她宝刀未老艺术青春依旧,她那清脆甜美的歌喉、婉转动人的旋律,把人们的遐思引回到几十年前“小百花”的时代,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苟灌娘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