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文章认为研究的内容可以从改革后的乡村治理入手,着重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四个方面来考察乡村治理变化.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乡村治理的多维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山区农民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的积极性,林业产值大幅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国家林业局长贾治邦2010年6月11日在本溪市调研时指出:“辽宁省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鲜亮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丹风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林改先进县,县林业局年度考核获得优秀,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基层党建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国家在制度变革中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而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改革政策的阐释者与执行者,对改革路径的选取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如何规避地方政府在执行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受到非公共利益偏好的影响,避免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权力异化为社会强势阶层对弱势阶层的剥夺,从而保障制度变革中的社会公平,理应成为此次集体林改的应有之义,否则,改革过程中释放的利益将难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矛盾与纠纷也会随之显性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林改背景下林权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其拆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转对于推进林权改革,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林权流转相关立法在主体和客体方面设置了多重障碍,大大限缩了流转的实际可操作空间,滞后于政策和实践,不利于林改的顺利实施和现代林业的发展,应当加以修改。林权立法应当改变在涉农问题上的过度保守和林、地不分的传统思维。  相似文献   
6.
李良雁 《当代广西》2010,(19):58-58
为了激发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今年以来,苍梧县石桥镇结合倒房重建和林改工作,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相似文献   
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10):24-25
自从2008年国家决定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便如疾风骤雨般深入到全国每个山谷山沟。如今3年已过,改革的进展和成果都明显高于预期,林改工作已经走进了更深的层次,改革如何深入下去也成为当下必须思考的命题。生态效益先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包产到户,林农对林地具有了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但并不意味着林农可以对林木为...  相似文献   
8.
后林改时期林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世明  李岍  邢美华 《求实》2012,(1):38-42
林改时期催生了林业家庭经营形式的广泛存在,如何促进林权流向更有经营效率的林业组织,实现林业经营组织的制度创新,是后林改时期林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认为,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有些适宜家庭经营,有些更适宜合作经营,这两种层面的经营组织形式选择都要由农户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情况来理性决策。将分散的家庭农户组织起来,走家庭合作、股份合作、专业协会和社区参与共管等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经营道路,既是提高集体林经营绩效的一种理性选择,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中旬,一个喜讯传到贺州市八步区: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改百佳典型县经验交流会上,八步区获得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强县"的荣誉称号。八步区是广西林业大县(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3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8%,活立木蓄积量达1306.8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变革,被称为是继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改”。宁陕县作为全省第一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已基本完成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2009年的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上,宁陕县作为林改工作试点先进县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为了探秘这“宁陕”之路,笔者专访了宁陕县林业局局长、县林改办主任张守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