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柴达木盆地掀起了新一轮资源开发热潮,海西与州域外经济的快速融合.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同时.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流动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城市街道社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2.
巍巍关角山,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境内,是青藏铁路从天峻大草原驶入柴达木盆地的一道天然屏障。老关角隧道就位于关角山中,全长4010米,海拔近3700米,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咽喉工程,因为这里气候严寒,空气稀薄,长冬无夏,地质情况复杂,地下裂隙水丰富,因此老关角隧道的修建前后历时近20年。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瀚海天堂·柴达木》 作者:程起骏 【内容简介】 横空出世莽昆仑,间尽人间春色。在柴达木盆地,横亘境内的昆仑山巍峨绵延,被誉为万山之祖、众水之源,许多人并不知晓,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源远流长的昆仑文化曾经诞生于此,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宛如巨龙,深情地注视着浩瀚神秘的柴达木盆地:尕斯湖,宛如明镜,无悔地吟诵着湖畔巨变的秀美诗篇。在这生命和情感的“禁区”,青海石油人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建设高原千万吨级大型油气田,在茫茫戈壁荒滩描绘出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十一五”开局之年,青海油田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宽广的发展视野和敏捷的发展思路。在谋求油田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进发出令人瞩目的四大亮点,为“十一五”时期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沙棘作物资源开发是当前生态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沙棘资源较为丰富的柴达木盆地,如何搞好沙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的有续利用的一项有益的工作,本文通过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为柴达木盆地林业建设提供一定的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为特征的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开拓者用热血和生命播洒、由一代代柴达木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培育起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每当柴达木人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我国最美的五湖之首青海湖而得名。环青海湖地区水草丰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北枕祁连山,西傍柴达木盆地,南接茫茫雪山草原和唐蕃古道,东边又离青藏门户西宁很近,自秦汉以来中原农耕文化与西部游牧文化相交汇,唐代的赤岭(今日月山)便是这种农牧文化交汇互利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8.
《党的生活(青海)》2012,(8):68-68,F0003
乌兰县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部,素有“柴达木盆地东大门”之称,“乌兰”蒙古话意为“红色”,全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辖4镇、38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近4万人。  相似文献   
9.
资源丰富:闻名中外“聚宝盆”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其东部与我省海北和海南州相邻,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因其位置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又因境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便成为海西州的代称。  相似文献   
10.
《党的生活(青海)》2008,(6):F0002-F0002
海西州地方税务局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管辖8个县、市、行委地方税务局。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246名,平均年龄36岁,其中党员106名,占总人数的45%,这支年轻的干部队伍在柴达木盆地的税收战线上克服交通不便、税源分散、点多线长的困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海西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