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70篇
世界政治   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459篇
中国共产党   1210篇
中国政治   1405篇
政治理论   596篇
综合类   9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解决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一种方式。贫困民众从世代生活的村落进入到政府所构建的居住空间,从个体的外在身份到内部文化生存的时空结构都发生了变迁,生存空间得以重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新群体。传统民族文化与原居地生存空间是共生的,生存空间的转变,生产生活空间的集约化和文化承载空间的消逝,都会引起易地扶贫搬迁民众的社会文化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
慈善捐赠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是连接慈善目标与慈善结果的关键桥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央层面的慈善捐赠政策文本进行筛选、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受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慈善捐赠政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慈善捐赠政策存在强制型工具偏多、混合型工具使用不均衡、自愿型工具短缺等特征;在慈善捐赠发展要素维度上,政策工具使用广泛,但不同领域、阶段应用程度不一.未来,政府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匹配政策工具,落实慈善捐赠管理,以完善慈善捐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形成了数据的普遍化和社会化,传统行政法治的内涵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行政程序作为行政法治的核心要素无疑不能例外。这既影响到行政程序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价值、内容和运行,也影响到行政程序的规制模式和构型设计。正因如此,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程序规制应由粗放向精确、由程式向有序、由定性向定量、由感性向理性变迁。在行政程序构型上,应由板块式到结构式、由自洽式到自证式、由博弈式到分配式、由套路式到效率式转换,以体现行政程序的时代特性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Diktatur/Dictatorship"一词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外辞典中被译作"主国之职"或"独裁官之职"。马克思主义德语原著术语"Diktatur"在十月革命实践推动下进入日语,日本社会主义者按早先传入日本的《英华字典》模式造词,以和制汉字词"独裁"对译,并会通英语词"Dictatorship"。留日旅日中国人早期多采用"独裁"译法,同时还配词"专制"、"专政"、"专断"等对译英语、法语文献词。中共成立后,直接从德语母词和俄语母词"Диктатура"翻译。"独裁"、"专断"、"专制"和"专政"作为语素与"平民"、"劳农"、"劳工"、"劳动阶级"、"无产阶级"等词搭配,形成"平民独裁政治"、"劳动者专断"、"劳动独裁"、"劳农专政"、"劳工专政"、"劳工阶级专断政府"、"无产阶级专断"、"无产阶级专制"、"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无产阶级者独裁制"等"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多种译法。"Proletarian Dictatorship"在中国经历了从多种译法到统一译法的概念发展史,并完成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中国化延伸,"专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履行执政使命、提高执政效能并维护其执政地位所依赖、掌控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执政方式是执政党为支配和影响政权而建立的一整套体制和机制,是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的配置、运行、制约所采取的总的调控方式.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重大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资源发生的深刻变迁必然要求改革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实现了决定命运的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揭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序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每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伴随着道德精神的深刻变化.事实证明,我国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确正随着社会转型而发生着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通过这一中介影响并决定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道德包含于文化之中,是校园文化的结构单位。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之一,日益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所谓隐性伤害。是相对于显性伤害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加害行为发生时及发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害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或行为的异常变化。但是,这并不表明伤害事实没有产生。相对于显性伤害而言,隐性伤害大多表现出一种迟滞性、后发性、隐蔽性、潜伏性、长期性,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潜移默化作用,或者同类加害行为重复发生的积累,受害人才会表现出身体或行为方面明显的伤害表征。学生隐性伤害主要指学校、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由于其不当管理行为给学生造成的精神性伤害。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看似没什么,实际对孩子们的脆弱心灵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 2 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