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志东  霍刚 《理论月刊》2005,(5):144-146
以色列在民族危机意识和意图获取政治、经济、军事价值最大化等因素作用下,奉行一种以模糊的核政策、优化的核系统,以确保以色列在常规军事力量失去优势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军事威慑的核战略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以色列的国家生存权和军事安全,但这无法保证以色列的全面安全,更无法让以色列获得真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2021,35(2):59-93
特朗普政府从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尤其是军事竞争的角度看待国际政治,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力量构成了美国国家安全与核安全面临的"头号威胁"。特朗普政府对冷战后的美国核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核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再承担国际防扩散义务,并对特定国家实施"定制核威慑"。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核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依靠核武器确保美国霸权、通过核武器向盟国提供延伸安全保障,以及选择性地实施防扩散的做法,在极大地导致核军备竞赛、刺激核扩散的同时,降低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这是对国际战略稳定的破坏和挑衅。为此,国际社会进行了斗争,以降低核武器使用的风险。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核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根据自己对美苏核均势以及苏联对外扩张局势的判断,认为美国有必要调整军事战略,更加灵活地使用核武器来威慑和遏制苏联。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局势的推动下,布热津斯基与国防部长布朗一起制定了阐述"抵消战略"的第59号总统令(PD-59)。该令得到卡特的批准。实际上第59号总统令正是对尼克松政府第242号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NSDM242号文件)的继承和发展,在坚持第242号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体现的"灵活和有选择"地使用核武器,并注意控制危机升级的基础上,第59号总统令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核武器运用的灵活性、扩展了打击目标的范围、加强了军事计划的应变能力和持久力,以增强针对苏联威慑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不首先用核"是印度核战略学说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其威慑战略的重要环节,该原则的演变影响着地区和全球核安全局势的走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印巴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印度对"不首先用核"原则产生了诸多质疑和批评,而该原则的存废及其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于 2 0 0 2年 1月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在经过近 10年的调整后 ,新世纪的美国核战略已现雏形。新的核战略在坚持核威慑的同时 ,将威慑的对象扩大并且重点发生转移 ,提出建立“新的三位一体”威慑力量体系 ,加强常规和防御力量 ,构建一种全方位的威慑。新世纪美国核战略的调整必将对大国关系、战略态势和未来的国际安全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任飞 《东南亚》2010,(3):43-46
独立以来,印度核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民用到军用的发展历程,其中追求大国地位是其一贯追求的战略目标,稳定国内政局是其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量,而"民用"在印度核政策演变过程中则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当前印度核政策的特点表现为:强调不首先使用、强调不扩散、强调"三位一体"、强调军民结合。未来印度仍将致力于不断加强战略核力量建设。此外,在政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核战略在印度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将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运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俄罗斯核政策与核战略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冷战高峰时期前苏联核政策与核战略是一个非常适宜于用现实主义分析的框架;冷战末期原苏联和冷战结束初期俄罗斯核政策与核战略是一个相当适宜于用自由制度主义分析的框架;而当前俄罗斯核政策与核战略则是一个基本适宜于用建构主义分析的框架.当前,俄罗斯在核力量建设目标上谋求与美国保持低水平的核均势.在核武器使用政策方面,俄罗斯从"不首先使用"转到"首先使用",再到"先发制人",并将核威慑作为施加压力和维持国际战略平衡的工具.俄核武库现在依然过于庞大,但在当前情况下有助于保持全球战略平衡.俄过于依赖核武器来维护其大国地位与自尊,将可能与美国陷入安全困境.俄防扩散政策有助于阻止核武器扩散和落入恐怖组织手中,但俄罗斯有时对商业利益超过对防扩散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赵骞 《人民论坛》2012,(14):198-199
美国对核战略作出调整主要是基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因素的考虑,在维护美国核优势的前提下恢复与完善核不扩散机制。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核战略的转变对核裁军及国际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其核战略的本质仍是维护美国在核军事领域的绝对优势,因此核军控进程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