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良 《法制博览》2009,(11):58-60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全国首家地方文史研究学术类网站"文史淮安"正式开通。这是淮安市淮安区政协为实现文史资料数字化,组织区档案局、党史委、文广局等单位和特邀文史委员,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建成的。淮安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的文化核心区,。6000多年的文明史,2100年的建城史,为淮安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遗存。在淮安这块热土上,养育了韩信、枚乘、梁红玉、吴承恩、吴鞠通、罗振玉、刘鹗、关天  相似文献   
3.
风为裳 《党课》2010,(16):90-91
“让我像你一样做笨蛋,没门儿”我手里攥着大专的录取通知书,用尽全身力气跟她嚷。其实,我很想说:“姐,这书我不读了,真的不读了。”我说出来的话是:“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像你一样活得这么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4.
梁红玉戏曲本事的改编,经历了从民间趣味与文人情怀创作、从娱乐教化到政治宣传近代转变、从近代政治思想改造到现代问题探索等三个阶段。而在现代剧场里,梁红玉本事创作有了新的发展,通过梁红玉这个媒介而非其戏曲本事来实践自己的纯粹戏剧理论,即以梁红玉为纽带,在舞台上设置多重戏剧元素,让观众自行判断、组合与理解,其重点不在讲述故事,而是为舞台上纯粹的艺术表演提供演出脉络,让艺术以艺术自身的方式传达给观众。这既是戏曲本事的舞台生命现象,也是戏曲自身多样性生态发展的生命体征,发掘和继承这些生命体征,将有利于保护戏曲生长的多元化生态环境,促进其持续性生态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东 《新民周刊》2022,(4):72-72
"法追魏晋,神接唐宋,擎天巨笔出慧质。缘结半世,情系三生,四海厚泽感珺恩。"在周慧珺先生的告别仪式上,多年来如影相随相伴的女弟子李静撰写了这副挽联。龙华大厅里久久低徊的不是通用的哀乐,而是先生最喜爱听的京剧曲调。那是一段《大宅门》里"反二黄"。这位书法界的奇女子,一生一世在与命运和病痛抗争,就像京剧的袍带戏《穆桂英挂帅》《梁红玉击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