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像一幅水墨画,欧阳修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个暮春时节黄昏独坐深闺的女子,伥然若失,扶栏远望的景象。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令李清照称赏不已,并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相似文献   
2.
韩国朝鲜王朝中期著名的文章家金昌协堪称韩国文人学习研究欧阳修散文的一个典型代表。韩国史书以及文人的著述中均有金昌协学习欧文的记载。金昌协从欧阳修散文的内容特点、表现技法方面入手,评价了欧文所引发的审美效果。"简严有法、含蓄吞吐"、"提挈纲领、错综关节"是金昌协重点学习、接受欧阳修散文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名言警句     
《党员干部之友》2014,(9):43-43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相似文献   
4.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传统,但又有自己的新发展。其散文具有简淡的特色,从《论尹师鲁墓志铭》一文来看,其散文的简淡特色在叙事上表现为叙事简练,淡化情节;在风格上表现为简朴淡雅,平易自然;在语言上表现为简古平淡,隐而不露,意在言外。  相似文献   
6.
严雷 《新长征》2008,(5):54-55
冯延巳、晏殊、欧阳修同是生活在五代及北宋前期的词人,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更为巧合的是他们都担当过同一职务——宰相。他们也有着同样爱好一以词寄兴。身为宰相的他们,身兼要职,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责任。必然生出许多忧愁。细观三家词作,虽同为愁语.但对愁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却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10,(2):F0003-F0003
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坐拥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京九铁路和皖北地区4C级机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相似文献   
8.
浩然气     
黄祺 《新民周刊》2022,(13):F0003-F0003
元丰三年,东坡被贬黄州。三年后,张怀民来“陪”他了——就是也被贬官的意思。两位同志慢慢相惜,交往密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子瞻赴偃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道赏月,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侄于新居西南筑亭以览胜景,子瞻欣然起名“快战亭”,附赠《水调歌头》一闵。扬州平山堂的“江南烟雨”“香香没孤鸿”,没得说;而快哉亭的壮丽景象与欧阳修的平山堂风味一致,可见坡仔评价之高。  相似文献   
9.
颍州缘     
女州自古文人灿若繁星,老子、庄子、管仲、鲍叔牙、曹操、曹丕、曹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祖籍江西永丰,但是他对颍州西湖情有独钟。知颍一年半,兴农桑,重水利,治西湖,修三桥,建书院,留下许多勤政为民的政绩。刚获准退休,就归隐颍州。他早已在颍州西湖畔盖房建院,急于安闲自在。  相似文献   
10.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一次,他写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觉得不满意,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朱子语类辑略》)欧阳修的这种“怕”显然与我们平常说的“怕”含义不同。坏人面前心虚胆怯、竞争之中畏缩不前……这类“怕”令人不敢恭维。而欧阳修怕的却是文章达不到水准,怕因此贻误后人,留下话柄。他这种“怕”显然不是胆小,而是对自己的文才有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