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才旦卓玛(1937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出团团长、西藏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她曾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并演唱了《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  相似文献   
2.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1):43-45
1982年,彭丽媛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共演唱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是《我爱你,塞北的雪》。当时,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多年,中国也翻开了改革开放新的一页,但某些僵化的思想并没有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空洞的说教、看似慷慨激昂的革命口号仍然有一定市场。而彭丽媛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曲调欢快,歌词紧贴生活,像一场飘飘洒洒的雪,滋润了人们久已漠然、干枯的心。  相似文献   
3.
还是远远地落在了他们的后面,那一群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他们正当年华,中间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孩,是部队歌舞团的歌唱演员。他们如此穿行在万花丛中,脚步与心灵都变得格外轻盈。  相似文献   
4.
钱利丽 《工会博览》2003,(18):56-56
“你说你有工作,不能把家回;你说你的病人需要照顾安慰;你说国家比咱小家更重要,吃点苦受点累真的无所谓。” 这首名为《等你回》的MTV在全国人民与SARS决战时刻,在国内四十多家电视台播出之后,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5.
邱烜  冯森 《当代广西》2010,(1):64-64
<正>有的人,一生都是属于艺术的。比如潘世明。他是国家一级歌唱演员,是第九至第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选拔赛和全国音乐金钟奖广西赛区的评委;是广西艺术系列、群众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他的演唱风格独特,声情并茂,音色浑厚有力、刚柔有度,低音厚重踏实,高音穿透力强。个人演唱专集《春天的呼唤》博得如潮好  相似文献   
6.
<正>从沂蒙山区走出到成为"空军唱将";从发行单曲《蚕》到歌唱《这就是中国》……"军旅百灵"褚海辰饱含深情的歌唱和她"婉若海上星辰般明朗灿烂"的外表给喜欢她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沂蒙女儿"褚海辰记者:从单曲《蚕》、MV《这就是中国》到发行民歌专辑《沂蒙女儿》,您的歌都让外界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对祖国的真情,您是如何理解歌唱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您认为歌唱家应该用怎样的情怀去歌唱?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是怎样要求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李丹阳,是个公众熟悉的名字,她是二炮歌舞团的独唱演员,连续七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活动,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称号。记者迎着2000年以来的第二场冬雪,敲响了住在北京市清河二炮歌舞团李丹阳女士住所的房门。一阵悦耳动听的声音传来,开门的是李丹阳。 一进她的家门,第一眼就看见桌上摆放着江泽民总书记与李丹阳亲切握手的巨幅相片。在挨近右侧的钢琴屏台上,摆放着她不同时期获得的奖杯,她说这意味着自己向党中央和部队首长的工作汇报。室内那绿油油的“发财树”更是李丹阳艺术长青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终了,国家大剧院内观看演出的观众把掌声、欢呼声和鲜花一齐献给了大型民族歌剧《江姐》,献给了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空政文工团女高音歌唱演员王莉。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6,(6):68-68
伊娜是哈尔滨太阳岛俄罗斯小镇的一位歌唱演员,虽然来哈尔滨只有半年,但是她走遍了中国的大城市。她说,她最想留在哈尔滨,永远留在这里。在剧场门口见到伊娜时,伊娜那双蓝色的大眼睛立刻吸引了记者。一开口,伊娜满脸绽放出花朵般的笑容。如果不问,很难知道伊娜的真实年龄,虽然她的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但是她的活泼开朗总让记者感到她只有二十多岁。  相似文献   
10.
编辑点评     
党员李某是个从事音乐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前不久,他买了一套新住房,经常召集一些音乐创作人士、歌唱演员和乐器演奏人员,到他的住处活动,有时还搞到半夜三更。过响的歌声、乐声合成一股嘈杂声,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休息。居委会干部听到居民的反映后找到李某。但李某认为这是他的自由,又是他的工作方式,难以改变。居委会党支部要求他以党员的身份思考问题,维护群众的利益。他听后反问:“那么,我的利益谁来维护?我是靠这种工作方式吃饭的!”请问,对这样的党员应该怎样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