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明星  苏振兰 《湘潮》2006,(5):14-19
(续上期)对这些本来是工作上的事,高岗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为毛泽东已经不信任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将要重新择人。中央政治局中人细细数来,无论资历,还是才干,总理一职,舍我其谁也?他认为,自己欲攫取更大权力的阻力和障碍首先来自刘少奇,现在搬掉这个障碍的时机终于成熟了。他  相似文献   
2.
赵博渊 《南风窗》2007,(7):41-45
大和族作为现代日本人的民族起源,其骑马民族的渊源与中国在文明深层结构里是相冲突的,但长期以来,它却有一种亲近中华正统的不自觉意识,直到西风东渐的最近150年里,这一传统发生了大断裂,日本倏然投向西方,只在需要利用中国时才拉中国一把。  相似文献   
3.
道统和法统是蒋介石时期我国台湾地区“一个中国”理论基础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道统与中国大一统的统一观有必然联系。正统则是蒋介石时期乃至其后一段时期国民党政权维系其统治的理论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研究这两个概念,对研究1949年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是一种继承和交融的关系。从夏商的神权法思想至西周的礼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道、阴阳,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彼此吸收。法家的法律思想在春秋战国占优势,西汉之初黄老思想为统治者所接受,至汉武帝在全国疆域统一的条件下,董仲舒吸收百家之长,提出了新儒家思想。所以至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由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汪连天 《工友》2009,(7):58-59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与西餐结缘,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可能会与外宾一道享用西餐,如何才能吃出优雅?这里将重点介绍一下正统西餐的基本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9,(4):33-34
割不断的两岸情,说不尽的闽台缘。两会期间,福建省的代表、委员被中外媒体“围追堵截”.十之八九被问到的是闽台关系。去年.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各界对闽台合作先行先试赋予更多想象和更大期望。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同样的表述,内涵在深化.显示国家在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同时,对海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7.
正统是人类文化历史中潜在的力量,它占据历史主导地位,可以从历史和现实双重结构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同时这种权力来自于某种虚构。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在论证正在进行的文学革命的合法性时,一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流变中寻找依据,另一方面对正统进行颠覆和重构。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9.
张林 《思想战线》2003,29(2):21-24
凡勃伦从哲学基础、基本信条和历史延续等方面集中批评了正统经济学,认为正统经济学是目的论的、快乐主义的和"前达尔文主义的"。正统经济学在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它的哲学基础和基本信条并没有改变,不管它的理论如何发展,其中的缺陷仍然是固有的,因此,凡勃伦对正统经济学的批评在当代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0.
形成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法律思想,在魏晋之际受到了挑战。魏篡汉、晋篡魏、五胡乱华等政局波动,考验着统治秩序方面的正统思想;对待宗室的态度与汉代相比截然相反;在废汉制改行"九品中正制"的同时确立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的选人思想;出现依法考核官吏的考课制思想;在制律、理狱问题上否定汉代将刑法视为卑下之事的思想;哲学上出世思想挑战着以入世和关注现实为特点的官吏行为正统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