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初政治的失败,引起一系列反思,不同的反思在历史上留下不同的轨迹。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民初政治的特殊视角,在造就其革命理论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重大偏差,造成历史发展的曲折。今天的改革是历史逻辑的回归,是要完成前人未竞之事业。只有将革命理论和改革开放置于历史逻辑之中,才不至于偏离历史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曾桂林 《湖湘论坛》2007,20(4):52-54
1904年长沙开埠通商是近代长沙城市空间演变的开端.商埠和租界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沙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在清末民初形成了新的经济空间,并导致长沙城墙的拆除,出现了公园、广场、商业建筑等新式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3.
尤陈俊 《法学》2012,(12):41-54
近代中国人与西方律师制度最早发生实际接触的事例,至少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而1860年代以来更有外籍律师在中国的租界内执业,其后也不乏国人聘请外籍律师为其办理事务。晚清时期的不少报刊,亦透过其涉及律师的一些报导,在社会中扮演着观念启蒙的角色。近代中国律师职业在国法层面的正当性,直到清末正式颁行《法院编制法》(1910年)时才最终确立,而专门颁布单行法规对律师制度予以规范,则更是迟至《律师暂行章程》于民国元年(1912年)颁行之时。对晚清民初律师职业和律师制度之发展史的细致梳理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在近代中国所确立的始终只是一种"阴影下的正当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明清以来盛行的恶讼师形象刻画之影响外,还在于律师制度初建之时,职业准入实践方面的宽滥,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恶马害群之弊,进而影响到这一新职业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4.
湟流在前,凰山在后。乐都素乃文化之乡,历来名士辈出,清末民初的谢善述为其一。从乐都凤山书院走出的谢善述,在五四运动时期。开了河湟地区白话文普及推广的先河。谈及乐都名士谢善述。我省地方文化学者李逢春先生赞誉有加.他说:“谢善述一生命运多舛.但他矢志于教育.在青海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17日,龙年春节前夕,人们都沉浸在红红火火的团圆年味中。然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却正在黯然地面对一份判决书苦笑——这个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的老报人,因为帮助当事人在网络上实名举报伊利高管及其家属,  相似文献   
6.
张新民 《学习月刊》2012,(10):26-27
自晚清民初以来,报刊在启蒙宣传、文化建设、思想传播和社会变革中都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建设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者陈平原指出:“整个二十世纪,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然后结集出版的。一个人从没有发表过诗.突然出了本诗集.这种情况有,但不多。这是第一。第二.所有的作家多多少少总跟报纸、杂志有关系,好多本人就介入了报刊的编辑业务。第三,报纸、  相似文献   
7.
八大处趣谈     
李新乐 《前线》2013,(5):93-94
又到春暖花开时,前往八大处踏青赏景自是不错的选择。八大处因分布着八座寺庙而得名。其最早名叫“三山”。清末民初,“三山”以存八个寺庙而称“八大刹”,俗称八大处至今。民国时八大处的面积广大:东到杏石口,西至满井村,南到虎头山南坡,北至青龙山顶的福惠寺。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有个有名的绸缎庄,突然一场大火把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了,其中包括往来账目。庄老板贴出一张告示说,因本店的账目已烧毁,凡欠我的钱可以不还,我欠别人的只要有凭据照样兑现。看起来老板吃了大亏,可该店却因此事名声大振,许多人慕名而来与他做生意,包括一些外国人,使其很快恢复了生机。  相似文献   
9.
关蕾 《学理论》2012,(23):179-180
清末民初吉林近代教育蓬勃发展,尤以新政时期为盛。这一时期,清政府提出庙产兴学的政策,虽然对吉林地区教育的影响远不及中原和东南沿海,但是此政策的实施对吉林社会的移风易俗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意义。以吉林为例从庙产兴学的缘起,吉林地区对该政策的执行等方面入手,旨在剖析庙产兴学对吉林近代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亚宁 《传承》2015,(3):140-142
清末民初的校服与之前的服装完全不同。它的出现是对旧文化、封建礼教的大清洗,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我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了严重挤压。学生以穿国货校服响应爱国性质的运动,对外国经济侵略作出有力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