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明末至清代的汉文伊斯兰教文献的序跋文字,考察了明清回族学人对于王岱舆<正教真诠>一书的认识与评价,这有助于我们认识<正教真诠>在中国伊斯兰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沈光文诞生400周年。作为"文化开台第一人",沈光文不仅是"台湾文学之祖",也是台湾"汉文教育之祖","台湾中医之祖"。沈光文以文化开台,使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上趋同,居功至伟,值得后人纪念歌颂。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实践》2008,(7):38-39
历经半个世纪征程《实践》杂志迎来50华诞1958年4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在全国各省市创办理论刊物的提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理论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创办一个理论刊物,后取名为《实践》。7月1日,《实践》杂志汉文版创刊。在创刊号上,乌兰夫同志写了代发刊词.阐述了自治区党委主办这一刊物的意义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由于朝鲜与中国地理上唇齿相依,文化上血脉相连,几千年来,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是全方位的,并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朝鲜古代小说中,以梦为素材,或者以梦幻构造为根基的作品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梦字类汉文小说是最具代表性的。这类小说在心态文化、制度文化、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都接受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的过程中,朝鲜民族对其的看法、取舍、评价及再创造,了解朝鲜民族的审美心理及其特征,这对正确把握朝鲜半岛汉文学的文化特征、所蕴含的社会理想和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6):34-34
壮族原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僮族世居岭南,在古代汉文文献中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宋代开始称“僮”。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支系繁杂,各种自称达数十种。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及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僮”、“布土”、“布侬”、“布泰”、“布沙”、“布陇”、“布衣”、“布越”、“布寮”、“布雅依”、“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块壮字),有独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保存了显著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文小说的作者构成以江户时代为界呈现出不同面貌。江户时代之前,其作者多为显贵出身,之后则多为儒学学者和普通文人。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小说题材和描写对象的选择,社会底层的生活因之而受到了更多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有四:"备修史之料、补史传之阙";为治世者及大众提供"守文施治之术"、"修身处世之方";与众同乐、彰显风雅;为学汉语者示以"作文之法"。在文体上,日本汉文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所有样式,但以杂记体和传奇体的运用最为普遍和娴熟。  相似文献   
8.
最早的汉文版《列宁选集》,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先后由莫斯科的外国工人出版局(社)和延安的解放社出版的,其母本均是6卷本的俄文版《列宁选集》;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局(社)并没有按计划完成翻译和出版工作,其剩余部分是由延安解放社完成的,但翻译虽然完成,原计划出版的20卷却因故没有全部问世,究竟实际出版了多少卷,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国内目前不少出版物中关于延安解放社版《列宁选集》的有关资料需要纠正。  相似文献   
9.
李永森  晋葆纯  李逢 《春秋》2010,(5):54-55
早在元朝时代.天主教就进入山东了。进入济南的西方语言.首推意大利语或者说是意大利文。因为继1554年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之后.意大利方济会传教士便相继而往.此后不久方济会士们便来到山东.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济南府.在传教的同时开展拉丁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是美国法学院协会"大陆法史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卷。此书除第一编、第九编外,其他七编均以国别为经,又以各国法律发展中的主要时期为纬,描述各国法律发展中的几大要素,即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不仅是一部介绍欧陆各国(不包括斯拉夫法系、拜占庭法系及匈牙利法系)法制史概况的书籍,还是一部法学史作品。意大利法、瑞士法、斯堪的那维亚法及西班牙法等内容研究角度别致,内容新颖。本书的用功最勤之处,不在于它的理论建构,而在于其正本清源,旨在说明什么是真的法律史。法学译著应该注意主要遵循"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等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