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韵 《台湾研究》2013,(5):59-64
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鄞县人。崇祯九年(1636),沈光文以明经贡太学,明亡后毅然投笔从戎,在浙闽粤三省问关转徙、坚持抗清斗争十余年之久。1659年,沈光文挈家浮舟欲赴泉州,因遇飓风漂泊至台,成为大陆最早来到台湾的士大夫。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沈光文诞生400周年。作为"文化开台第一人",沈光文不仅是"台湾文学之祖",也是台湾"汉文教育之祖","台湾中医之祖"。沈光文以文化开台,使台湾与祖国大陆文化上趋同,居功至伟,值得后人纪念歌颂。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台湾文化初祖"的沈光文,其文化上的贡献在于:第一,为台湾留下了最早的汉字著作;第二,在台湾原住民中教授汉文;第三,开创了台湾文学,并建立诗社。沈光文的诗歌创作特色:一是悲愤相续的孤臣心声;二是悲天悯人的风土观照;三是悲凉无望的乡愁情结。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沈光文研究文献,据此将两岸沈光文研究历史划分为起始、发展、融合、繁荣四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研究成果、重点、特点,指出史料线索、两岸关系、研究力量是决定未来研究进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全祖望与沈光文既是鄞县同里,又是清代富有影响的伟人。沈光文在台湾文化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推为台湾文献初祖。全祖望十分关注这位明季遗民,想方设法收集沈光文遗著,不仅把其诗编入《续甬上耆旧诗》之中,而且在搜集诗文基础上开展研究,撰写了《沈太仆传》、《沈太仆光文》和《明太仆斯庵沈公诗集序》。文章继承沈光文的"海外知己"季麒光所撰的《沈光文传》的说法,并依据搜集诗文补充了新的内容,对沈光文事迹及成就的宣传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但其中也有疏漏和失误,对后世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昭示后人应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肯定其对的,指出其错的,决不能一味盲崇、追随。  相似文献   
6.
评价沈光文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可以从历史人物成就的层次结构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两个方面把握。其当代价值的内涵为爱国精神、务实品格、重教美德、创新意识。实现沈光文的文化成就的当代价值,应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认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讨论氛围,建立研究中心,并把它作为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沈光文的乡愁诗并非是单纯的抒发乡愁,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漂移海外的遗民志士的乡愁。沈光文的乡愁书写,不但表现在对故乡事物的追忆上,也寄寓着一颗复国无望的痛苦灵魂,深化了传统乡愁诗的意蕴。沈光文继承了中国文学表现乡愁的意象传统,总是借助于梦、水、月等典型的意象群来传递之。沈光文的乡愁诗是其"苦趣交集"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8.
沈光文被誉为"台湾文化初祖",并非由于全祖望的"回护"及"造神"运动的结果,而是历史事实。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沈光文并非"变质遗民",而是顺乎历史潮流,放弃传统的对"一家一姓"的愚忠,为台湾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为台湾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建林 《台声》2013,(1):55-56
历史名人的诞生,离不开孕育他的火热时代。但不是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有恒久魅力,有的也会日渐暗淡,甚至被历史的尘埃封存。像孔子、诸葛亮这般穿越时空,至今美名传颂的,算是历史的宠爱。在台湾,沈光文算是这样的一个人。至今,他的雕像屹立在台湾,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诞辰400周年。为缅怀这位乡贤,本文依据有关资料,阐述沈光文于清初流寓台湾的艰苦经历,传播中华文化的业绩,及其牵系两岸文化情结的不朽功勋。同时介绍乾嘉以来的海峡两岸对沈光文的研究以及两岸文化交流和感情沟通,从而揭示大陆与台湾骨肉相亲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