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鸣 《政府法制》2011,(33):21-21
辛亥前夕,张宗昌在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做警察。当时海参崴华人特别多,整个城市都是靠华人撑起来的。为了方便管理华人,沙俄的远东当局雇了好些华人警察,或者说叫门警和协警,张宗昌就是其中一个。不过,他是华人警察中的老大,地位相当于当年上海法租界的黄金荣。张宗昌一米九的大个子,相貌堂堂,胳膊粗力气大,可能还会个两下子,  相似文献   
2.
贪则伪     
吴昊 《法制博览》2009,(2):37-37
贪官多戴假面具,表面廉洁,实际腐败;表面耿介,实际卑劣;表面是人,实际是鬼。越大贪,越如此。 以清朝李鸿章为例。对李鸿章的评价,史家说法不一,但他是贪官,而且是个十分伪善的贪官,大概不错。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沙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的忌讳,以中俄共同防御日本侵略为借口,贿赂清政府特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又称《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条约共六条,最核心的内容即是允许俄国在我国黑龙江、吉林修筑直达海参崴的铁路。  相似文献   
3.
4.
《世纪桥》2006,(6):66-67
列斯科娃是个大家族,从十九世纪末一个山东汉子跑海参崴开始,这个大家族就与中国结下了渊源。在年近50岁的俄侨后裔于淑云、于淑芬姐妹俩的讲述中,记者对这个曾经拥有几个女儿的大家族的离奇往事才有所了解。用生命换取爱情早在十九世纪末,她们的外公——当年只有13岁的山东汉子王忠江  相似文献   
5.
唐桂艳 《春秋》2013,(3):16-18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掖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赴东北谋生,一度沦为胡匪,后流落到海参崴。辛亥武昌起义后,先后投山东民军都督胡瑛、冯同璋、张作霖,民国14年(1925年)初,任苏皖鲁剿匪司令.同年4月任山东军务督办.7月兼任山东省省长.民国15年(1926年)初,任直鲁联军总司令。民国21年9月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滓浦铁路济南车站.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小孩“阿尔捷姆·萨韦利耶”6岁时被一名美国女护士托利·汉森从海参崴的儿童福利院收养,7岁时又被送回莫斯科,他的养母声称这孩子神经有毛病,不愿再养他了。这本是一起家庭纠纷,可因为牵涉到两个国家的老百姓,就变成了国家之间的事。两国的外交官都出面说话,连总统都发了话,媒体也推波助澜,就变了一件国际大新闻。如果这事不涉及两个国家,实在是件很普通的事,只能上当地新闻。但政治家和老百姓都从国家的角度看问题,把简单的事弄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事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事。究竟哪种看法对,哪种看法错,其分界点就在于“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06,(6):62-64
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2万中国人中,有1.2万人持的是劳务签证。春天,他们像候鸟一样飞过去,在中国老板的工厂、公司打工。秋天,伴着落叶,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小鞋匠的家庭账单:马马虎虎的“高薪”在海参崴谋生的中国人并不都是腰缠万贯的商人,更多的是靠手艺谋  相似文献   
8.
刘翔 《人民公安》2006,(10):45-45
俄罗斯人是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他们的业余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海参崴待了几天后,我总算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正如导游小宋所说的那样,如果俄罗斯男人工作一天可以挣到100元钱的话,那么,他就会想,这钱够他花三天的了。然后,在以后的三天里,他就会去喝酒、赌博,花完了才继续工作挣钱。总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俄罗斯人的追求生活的特点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在海参崴的几天里,每到傍晚时分,我们便会看到在市区的几个主要街头、海滩,都可以看到俄罗斯年轻人在饮酒、狂欢。成双成对的恋人、情侣海滩边旁若无人地拥吻着;…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是1989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到访的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共同宣布的.然而.回顾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还要从勃列日涅夫说起.他于1982年发表了著名的呼吁改善中苏关系的“塔什干讲话”.开启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让我们来还原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海参崴印象     
宾宾 《侨园》2014,(8):26-26
2013年12月,我去俄罗斯谈一笔生意。我去的城市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我申请的商务签证大概用了1个月左右,但入境后还必须办理落地签。俄罗斯很奇怪,是我到过惟一一个办了正式签证还要办理落地签的国家。落地签大概需要人民币700-800元左右,而且去每个城市都要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