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捡煤核儿     
正因为煤球儿里头有黄土,在生火、封火的过程中,肯定有烧不透的时候,尤其是核心部位,这就是煤核儿。煤核儿的核儿,是内核、核心的意思,但在北京话里要读"胡儿"(hu)。煤核儿,顾名思义就是煤球儿的内核儿。现在很多年轻的北京人恐怕已经不知道煤核儿是何物了,也难怪,现如今的北京城,已经很少有家庭用煤炉取暖和做饭了。远了不说,头三十年吧,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谁家离得开煤火炉子?那会儿的煤炉子用处可大了,除  相似文献   
2.
石倩 《中国减灾》2013,(5X):56-56
<正>每年的冬天里,煤烟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尤其在农村更为突出。每当人们提起煤烟中毒的事情,表叔就悔恨不已。原来,表叔由于大意造成上门亲戚双双死亡,为此事表叔一直深深自责。还是三年前的冬天,表叔的两个外甥分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从大老远的城里来看望一直没有见过面的舅舅一一表叔。表叔可能考虑到外甥长途跋涉已经够疲劳的缘故,意下让外甥好好休息,就出于好心,特意将一间平时闲置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架起通红通红的炉子。待晚上外甥将要休息时,家里有人闻到房子里有煤烟味,就提醒表叔好好检查炉筒是否畅通,以防煤烟中毒。可表叔却不以为然,随口说:"农村冬天架火炉子谁家没有个煤烟味道,我们几十年就这样过来的,没事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有人问我:儿时最值得回味的零食是什么?我会无比怀念地答:爆米花!是的,爆米花,真是那时乡下极流行的一种美味零食。它颇受孩子们的青睐,大人们也喜欢吃——可谓是老少皆宜的大众化草根美食。爆米花的制作,一般是靠那些常年走村串乡的外来师傅们完成。足踩一双草鞋,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袭布衣,肩挑一副担子;担子一头是火炉子,另一头是"黑葫芦"状的压力锅;神采奕奕,面目亲和——这就是当年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爆米花师傅的基本形象。亲睹爆米花的制作,简直是一场全身感觉器官完美参与享受的过程。孩子们会以一  相似文献   
4.
灶台三尺     
周天红 《传承》2010,(16):63-63
"三尺灶台,生活短剧。"灶台虽然短小,与一家人的生活总是密不可分的。在岁月的长河里,它像一个小小的舞台,油盐柴米一摊子事儿,总是戏剧性地上演着主人生活变化诸多细节。早些年,住在单位统一分配  相似文献   
5.
刘岸 《福建乡土》2015,(1):8-10,14
1没有冬天,褒义的说法当然可以叫四季如春。厦门就是这样的地方。厦门气候的最低温度历史上是零上四五度,没到过冰点,厦门也就没结过冰,没下过雪——这事儿我至今想起来还是有点怪怪的惆怅:一个地方,居然没有冰,没有雪?!如果是40年前,打死我也不信。40年前的时候,我只有几岁,我以为天下都一样:人和事儿都必须在四季里行走,冬天会结冰,夏天会落雨。我出生的那片土地是古西域的一部分,在厦门人看来远在天边。那里以冬季寒冷漫长著称。我知道那地方我叫祖乡不合适,甚至叫故乡也有些勉强,但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