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75篇
中国共产党   239篇
中国政治   2422篇
政治理论   146篇
综合类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推动各类新型土地财产权在我国实定法上的“落地”,是突围我国土地财产权的封闭结构,深化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改革,助推土地产权清晰化、土地要素市场化等目标实现的内在诉求。目前学界围绕土地发展权的内涵、生成逻辑、法律性质和归属等方面的认识尚存明显分歧。其缘由主要在于学理上围绕这一新型权利的法理研判,并没有立足于中国现行地权结构语境来对其内容这一基础性、前提性知识作科学界定。法理上,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之准确定位,是厘定这一权利的射程范围,区隔此权利与彼权利以及展开与之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中国语境下,学理上应立足现行地权结构形态,从平面和立体二元维度来对土地发展权内容作科学定位。自平面维度观之,土地用途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之传统要义;自立体维度观之,土地开发强度变更后的增值收益分配构成土地发展权内容的新近发展。无论是平面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还是立体维度下的土地发展权,都应该成为这一权利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所考量的对象。故而现有围绕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的范式亟须转型。  相似文献   
2.
从"灾害管理"到"灾害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一种全新理念的转变。我国灾害治理经历了绅商被动、政府管控、国际合作、多元参与等四个阶段,灾害治理组织主要有维持型、功能拓展型、结构扩张型、突生型等四种制度化类型。就"体制转型"而言,存在"应急集权"纵向与"多元协同"横向体制合作困境;就"应急机制"而言,存在"常态"与"非常态"机制并存研究不足问题;就"法制建设"而言,一般是事后补救性改革,缺乏事先前瞻性与预防性建设。虽然社会脆弱性、社会韧性、社会建构主义等常态理论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非常态理论研究进展有限。由于各国政治取向、资金投入偏向以及追求短平快的政策导向,基础研究很难开展,未来需要通过开辟"新方向—新领域"、从单一迈向跨学科、由单一转向全生命周期、突破"应急—社会"困境、在"常态—非常态"找到平衡以推进基础理论研究。政府与社会各界都需要重视灾害治理,哪怕只是简单了解也非常有帮助,也能有效减少与避免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3.
韩淑云 《中国减灾》2006,(11):57-57
10月9—23日.由商务部和民政部共同举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发展中国家综合灾害管理研修班”在北京举行。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和商务部有关领导参加了开班式并致辞。来自17个发展中国家的22名学员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相似文献   
4.
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处置人员往往没有做好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工作,一是对新闻媒体疏于管理,二是对新闻媒体管得过死。从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看,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应当转变观念。第一要转变对新闻媒体的看法,认识到新闻媒体的作用及其特征。第二要转变在灾害事故处置过程中对新闻媒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徐娜 《中国减灾》2006,(7):59-60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给人类带来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我国洪涝灾害历来十分频繁。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其频率和严重程度在世界上是最为突出的。据文献记载和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两千年中,全国各地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就有1092次之多,平均每两年一次。因此,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洪水进行有效的防范。并提供防洪安全保障,这已成为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做好防洪减灾工作,减灾救灾工作者肩负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他们必须对洪水发生的条件及其规律作科学分析研究,这种分析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资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洪水。在这个时候,《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一书就成了减灾救灾工作者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一、PE管(聚乙烯)的性能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管道领域发生了“以塑代钢”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聚乙烯管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倍受嘱目。PE管的优良性能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点:1、长久的使用寿命———在额定的温度、压力状况下聚乙烯管可安全使用50年以上。2、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能力———PE管的抗腐蚀性是钢管的四倍以上。3、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20℃±40℃为PE管道的安全使用范围。4、可靠的连接性能———PE管热熔或电熔接口强度高于管材本体,接缝不会由于土壤移动或活荷的作用而断裂。5、较好的耐冲…  相似文献   
7.
8.
红会 《中国减灾》2005,(6):59-59
5月27日,湖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防雷减灾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子荷 《中国减灾》2005,(3):23-25
2004年12月30日,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国际救援队千里奔赴重灾区,成为最早到达印度尼西亚的国际救援队伍之一.抵达灾区后,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救援队不负众望,克服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救援和卫生防疫任务,受到当地群众和国际社会的好评.如今,救援队伍均已回国,为了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区的点滴生活和今后的发展,记者采访了第二批赴印尼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负责人、中国地震局应急与救援司副司长、UNDAC专家(注:United Na-tions Disaster Assessment and Coor-dination,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陈虹女士.  相似文献   
10.
吉林 《中国减灾》2005,(10):11-11
多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灾害应急体制建设。目前,我们已建立起覆盖市、区县、街道、社区的四级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体系。今年我们又专门成立了北京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