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就是一条以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为主体的,联合知识分子、绿林武装和小资产阶级为辅助的一种统一战线.对袁、王的成功改造,正是毛泽东把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钎、策略最早运用到对待农民武装这一问题的成功实践.其意义是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最大程度地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2.
上海《申报》1928年5月2日第九版发了一条《湘粤赣会剿边境匪共》的消息,称:"二十六日南昌通信,共党首领毛泽东、朱德、洪钧、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匪徒,串扰湘粤赣边境。"消息所称的毛泽东、朱德是当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部队的首领,袁文才和王佐则是井冈山的两个绿林头领,经过改编成为革命军的。而"洪钧"又是谁呢?而  相似文献   
3.
刘建平 《湘潮》2014,(10):51-55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毛泽东握着袁文才妻子谢梅香老人的手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谭龙 《法治纵横》2011,(2):68-70
袁文才与王佐,1898年10月和5月分别出生于井冈山下的宁冈县马源坑村和遂川县下庄村的两个贫苦农民家庭。袁文才因家境贫困,中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由于不愿接受当地豪绅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带领群众与当地劣绅谢冠南作斗争,被官府通缉,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7,(8):22-22
毛泽东严肃军纪 刘华清谱曲传唱 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三湾整编后进军井冈山。同井冈的王佐、袁文才率领的贫苦农民组成的武装合兵一处。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真正意义上理论结合实践并发挥重要作用,始于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等人在领导边界军民实行武装割据的过程中,围绕着革命低潮时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势  相似文献   
7.
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前,那里驻扎着两支绿林队伍。首领是袁文才、王佐。袁文才,江西宁冈茅坪马源坑村人,常被地主豪绅和反动政府欺压,新婚妻子被地主少爷霸占,母亲被军阀打死。在强烈复仇心理支使下.他毅然参加了当地一支绿林队伍,并很快当上了这支队伍的头目。大革命时期他加入过共产党,并做过一些对革命有益的事情。王佐是遂川下庄人,裁缝出身,也因不能忍受地主豪绅的压迫,拉起了队伍,并与袁结成老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王佐率部占据宁冈茅坪一带地区,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超人智慧,实施了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武装的成功改造。在改造袁、王部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一系列超人的策略思想。袁、王部队成功改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杭  姚金果 《党的文献》2005,(4):105-109
通过对有关"二二四事件"历史文献的解读得知,以往党史界对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所进行的探讨,并没有抓住要害.造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湘赣边界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对袁文才、王佐的政治定位有误,而一些与袁、王有矛盾的人利用了这一失误,借口中共六大文件有杀土匪首领的政策,以"罗克绍事件"为契机,将袁、王杀害.  相似文献   
1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