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环境容量作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研究成果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旅游地规划、旅游的宏观和微观空间分流等具有重要意义。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力实施“五个统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实现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2,(6):49-50
“两循环”:一是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包括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循  相似文献   
3.
超系统论是20世纪90年代建立在协同论和超循环论基础上的系统论[1].它将"环境容量有限性所导致的系统发展与稳定之不相容,进而表现为发展之不可持续"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协调发展"与"良性循环",即超出各单个系统,通过超循环,与其他系统互利合作、协同进化,耦合成某种更高层次上的"超系统",从而在该超系统的进化中,寻求作为其组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伟 《党的建设》2013,(11):56-56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地球环境承载容量或负荷量,目前多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4,(9):13-14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江苏既是能源消耗大省,又是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小省,这种制约尤为突出。近年来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学家一直以来主张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一种基于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的方式——排污权交易制度越来越受到环境经济学家的青睐,他们认为其在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上十分有效。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少数省市试点顺利,但在大多数地区的开展仍十分缓慢,面临着市场机制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完善、监测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的垃圾量与减量处理方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北京市1999-2008年垃圾量的变化规律,认为人口、消费和回收是影响垃圾量以及人均量的主要因素,发现垃圾量年均增长率与统计人口覆盖年均增长率和人均量年均增长率的相关性,预测未来垃圾量仍将呈现增长趋势,提出了垃圾减量化的路径及方式.同时,对垃圾处理结构从垃圾组成、处理规模和综合处理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靠项目,加快转变也要靠项目。推进"四化两型",衡阳必须突出抓好符合"四化两型"要求的项目建设,只有坚持项目先行,咬定项目建设不放松,"四化两型"战略才会落地落实落脚。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通过产业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为可持续发展留下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相似文献   
9.
魏定梅 《当代贵州》2014,(19):36-37
正能否把生态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是关系我们国家能否实现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其他四项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面临的最大社会实践就是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因此,能否把生态文明真正融入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了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深入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浙江省金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具备了建设产业集聚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