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5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188篇
工人农民   184篇
世界政治   5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8篇
法律   2131篇
中国共产党   5265篇
中国政治   7249篇
政治理论   1795篇
综合类   245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1677篇
  2013年   1433篇
  2012年   1713篇
  2011年   1867篇
  2010年   1754篇
  2009年   1547篇
  2008年   1942篇
  2007年   1334篇
  2006年   1158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518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启动了资本逻辑,在带来巨大贡献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这就必须要应对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在应对人工智能资本逻辑的过程中,面临着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人工智能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人工智能的伦理与道理规约缺位、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体系尚待完成四种现实困境。这必然要求应对人工智能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的出场:一是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为应对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二是价值引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新发展理念,从而为应对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提供价值观上的认同;三是道德规约,用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准则与伦理规范来约束人工智能的设计、实验、推广和使用的全过程,从而为应对人工智能的资本逻辑提供道德上的约束;四是全球治理,构建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利益共同体,构建全球参与、共同维护、共同保障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安全共同体,推动各国“深化交流、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3.
人物名片张璇,民进湖南省直文化支部委员、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京剧演员。2021年,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21年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南京举行。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张璇凭借在革命现代京剧《向警予》中对"向警予"一角的精彩演绎成功摘得梅花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昂潘副秘书长您好!感谢您接受《现代世界警察》杂志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作为副秘书长,您具体分管哪些工作。昂潘:非常感谢你能够抽出时间来中心参观和采访。  相似文献   
7.
学徒制是源于传统"师承收授"的技术传承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兴起的新型"技术"传承模式,是当代学历性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文章主要就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施行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促进校馆/校企交流、盘活教育资源、加强校馆/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引导校馆/校企联合、改革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