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的伦理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景慧 《湖湘论坛》2004,17(1):41-43
编辑活动的特点和其特殊性 ,决定了编辑伦理价值的规定性 :为人民服务是编辑伦理价值的基本原则 ;社会责任是编辑伦理价值的基本取向 ;真善美是编辑伦理价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付秀宏 《党课》2012,(24):99-99
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学问、做人都在思考、自律中伸展,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境界。畅游史海,“盛不过三代”,很多官宦之家很难逾越。而100多年过去,曾氏家族却屡出英才,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都是曾国藩后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氏家族长盛不衰呢?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绘画史上看,画家只有在自由萧散、逍遥洒脱、悠闲自得、超然出尘,又自强不息的心态时,才能创造出艺术的无上妙品。总而言之,画家有了高格的心态,才能有高格的作品,这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周玉峰先生就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互联网、知识爆炸、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地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目前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大问题。企业文化在中外先进的成功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了应对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总结我国企业文化的经验,针对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文化的理想境界作一探讨,并对一些突出问题予以分析,以此给我国企业文化“做正确的事”提供参考,使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培育中,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痛并快乐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当年现实主义的诗人胸怀的理想境界,如今,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回忆那一缕浪漫的温暖。  相似文献   
6.
李向平 《检察风云》2014,(13):30-31
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毫无疑问的,都会表示对人类文明、信仰者的生命、财产及其自由等方面的最大尊重,并且以此为基础而构成了各个宗教的价值信念与理想境界.因此,任何借助于宗教的名义,对于人类文明、人的生命尊严、财产及其自由进行伤害、破坏或者是施加暴力威胁的任何行为,都是反人类、反生命、反自由,同时也是反宗教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宪川 《新东方》2006,(9):28-30
实现社会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它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概括起来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特征,也体现了构建…  相似文献   
8.
钟英战 《前沿》2010,(14):54-56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自然与人存在的理想境界,也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经途径。"天人合一"新的阐释对现实有着新的启示意义。注重价值理性的"天人合一"观给我们一些有着重要价值的启示意义,对当代社会的建设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它让我们找到可以改变世界一些无序现状的希望和可以尝试的办法,因为它向人们指出一条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08,(10):64-64
毋庸讳言,残奥会上的运动员在肢体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缺,而残缺本身总是令人遗憾的。不知道是谁最早提出了“残缺美”的概念,这种独特的欣赏眼光,把残缺这种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的遗憾,与理想境界中的至美连缀在一起,启发人们从残缺中提炼出美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0.
“活”是品德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新课标也强调了教学要开放时空,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材、开放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让学生的心灵在灵动的教学中变得分外美丽。一、让教师活泼起来教师是杂家——活的前提。新课程重视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但是在各门学科中,品德的综合性很强,内容蕴涵面广,所以品德教师要做杂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既要掌握品德学科所涉及的各个德育点,又得对古典诗词、名人名言、伟人典故、逸闻趣事、中外名著有所了解,还要具备与品德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常识,并恰到好处地穿插到教学的环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