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法律的思维方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强调权利的合理性优于权利的合法性;权利的现实性优于权利的理想性;权利的实现优于权利的救济;权利的保障优于权利的设定;实体的权利与程序的权利并重.  相似文献   
2.
实现宁夏跨越发展不仅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还需充分借助良好的区域形象这一无形资产通过阐释中阿经贸论坛背景下宁夏区域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全面分析目前宁夏区域形象现状,从加强对外宣传、发展优势产业、加强文化交流、拓展旅游市场、注重研究设计等五个方面塑造宁夏新形象的战略理路。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0)
中国梦是当代备受关注的话语体系,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内涵与思想理念,明确奋斗目标,将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本文从中国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讨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提出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褚丽  彭凤莲 《求索》2013,(12):88-90
作为社会规范,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人们某一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理论上讲,一定社会的法律与道德应当是一致的.否则人们将无所适从。然而,现代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矛盾现象屡见不鲜。法律与道德时常发生冲突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相关学界和社会有识之士。深入分析发生这种冲突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消解冲突的基本理路.具有多方面的学科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者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从正面解读和论证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作用,从而解答中国的人民民主由党内民主来带动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路径。为促进中国特色民主实践的开展,这几个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其具体开展而言,具有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两重维度。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原则,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化、宗教信仰化,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规定为基准,受教育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地、全面地把握,必须确立现代生活的意识,必须从生活意识与生活情感中确立对未来的希望。以此,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真信""真行",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波 《求索》2012,(10):104-106
经济法主体的研究与现代主体哲学的发展应当有一定的呼应性,而在此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不求完备的理论,但求有准确的切入点。这可以从制度的视角来发掘,作为规则总和的制度是人设计的,是为了约束人的,因此,合理的制度应当是人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自我革命精神,提出的新时代党建的总体方略。走进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观点形成的"原初语境",可以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三重向度审视其萌芽、提出与发展的轨迹。其中,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观点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管党治党方略的历史延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破解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势新问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