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鄢鸣 《今日浙江》2014,(18):24-24
正"龙泉青瓷产业的65年,就是我们国家65年大发展的缩影。"陈根如是说。陈根,1949年出生于龙泉一个青瓷世家,至今已从事龙泉青瓷生产、管理、工艺研究40余年。他几乎经历了龙泉青瓷由凋零走向兴盛的全过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衰败至极的龙泉青瓷行业送来了希望之火。在政府的支持下,龙  相似文献   
2.
张玲 《今日上海》2011,(4):56-57
在举国兴起收藏热的当今,民国瓷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收藏视野。民国瓷器尽管时间跨度上只有三十八年,但作为我国工艺史上的辉煌片断,被研究者称为“中国瓷业史上一朵复兴之花”。  相似文献   
3.
朱景林 《前沿》2010,(23):192-196
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国制瓷业深受皇权专制政治的影响,被承载着大量皇权专制思想,在皇权关注与专制统治下制瓷业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然而伴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古代制瓷业也走向了衰微,究其根源却在封建皇权专制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4.
杨晓陶 《党史纵横》2014,(11):57-58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有所减弱,日本乘机推行"大陆政策"加紧对我国东北实行政治压迫和经济渗透。中国民族资本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努力提倡实业救国,在对榨油、酿造、制粉、纺织等传统行业大部分实现变手工为机器生产的技术改造以后,也建立起火柴、牙粉、汽水、纺织、机械等行业,打破了外国列强在这些领域的传统垄断。张氏父子主政期间,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得到扶植,新兴大工业多集中在沈阳,沈阳成为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在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神垕镇炉钧,为卢氏钧瓷世家创烧的高温自然窑变瓷,又名卢钧。据史记载:唐僖宗丁酉年,禹州神垕镇有卢氏青红弟兄习瓷业,艺精湛,孝父母,笃先人,和亲友,恩四邻,感动上苍。甲酉月望日子时点火,翌日窑变,瓷万彩,人其能测,众哗然,震动京师,瓷业大兴。  相似文献   
6.
汤兆基   《检察风云》2012,(8):87-88
前有"警花牡丹真国色"的春意盎然,后有"西夏牡丹纹瓷器"的秀丽夺目。上一期我们在欣赏了江洋女士的牡丹春色绿江南后,不妨让思绪转换一下。我们熟知的宋代制瓷业相当之精粹,然就在同时期的西夏国,地域分布在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出现了那里特有的民族制瓷业,这类不输宋代五大名窑的古瓷器被叫做"西夏瓷",是西夏国的子民自创研究烧造的。西夏民族也随之学习汉字,接触汉文化,但他们在瓷器的艺术表达上,同样运用了雍容华贵的牡丹作为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李晓 《前沿》2008,(8):142-144
明清时期,大量徽商云集于景德镇,成为景德镇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本文主要围绕徽商在景德镇兴起的原因以及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还指出,以往对景德镇瓷器的研究忽略隐藏于瓷业背后的社会因素,这种研究思路限制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并认为应该从不同层面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构筑一种立体的研究模式,这样才能将研究引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加宽广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地域社会秩序的维护是地方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瓷业作为闽清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闽清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方社会秩序维护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瓷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政府、民间组织与瓷业在博弈、妥协与合作中维护着地方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行走景德镇     
王云坚 《今日民族》2014,(11):41-42
<正>一直都想拜访景德镇,因为我在幼年时就听说过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精美的瓷器,去年有幸踏上这一方土地,感受了这个城市的风韵。古窑刚到景德镇,就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观:路灯的灯柱用碎瓷片镶嵌,立交桥的中心画着青花瓷的纹路,就连主干道的垃圾桶都是瓷造的,整个城市,瞬间成了工艺品的陈列区。我迫不及待地赶往古窑民俗博览区,想了解更多关于瓷器的风采。古窑最初呈现在我眼前的竟然是十二生肖兽首,此刻它们  相似文献   
10.
曹艳玲  徐晓鹏 《求索》2013,(12):62-65
唐英是中国清代著名的督陶官,为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督陶生涯中所撰写的陶务文献是研究景德镇官窑瓷器的重要文本资料,这些资料直接反映了当时清代官窑瓷业状况和社会制度.并可从中探寻当时有关瓷业分工的历史状况。包括形制依据、分工细则和社会意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