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628篇
中国政治   1289篇
政治理论   121篇
综合类   26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跃湘 《新湘评论》2006,(12):27-28
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要培育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张复明 《前进》2006,(8):13-14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3.
赵宝生 《人大研究》2002,(8):F004-F004
履行基本职责 推动“三个环境”建设@赵宝生$甘肃省总工会  相似文献   
4.
杨育荣 《人大研究》2002,(1):164-166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首位,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坚持把推进城市化作为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加快市场化进程;坚持以发展教育和科技为先导,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5.
民勤是全国沙漠化面积较大、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400万亩,其中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6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4.5%。当地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民勤湖区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由于深处大漠腹地,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碱大水苦,生存条件每况愈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民勤湖区贫困化程度迅速加剧。由于盐渍化,使湖区的粮食产量不断下降,湖区成为民勤甚至全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民勤县湖区贫困区包括五个乡镇。2000年,湖区人均安…  相似文献   
6.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民族的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汉唐以来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考古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遍布全省各地。战国、秦、汉、明等中国历史上各时代长城在甘肃境内均有遗存,保存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7.
省外传真     
《四川政报》2002,(36):41-41
  相似文献   
8.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9.
穆钧 《人大研究》2002,(5):24-2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作为我国西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门户和交通枢纽的兰州市 ,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和辐射功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 ,为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 ,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营造良好城市建设环境。城市建设现代化 ,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良好的建设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 ,营造健康投资环境 ,吸引人才 ,引进投资 ,创建干事创业环境的前提条件。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  相似文献   
10.
白红义 《小康》2005,(7):39-41
从雪域高原到中部大省工作,郭金龙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适逢中央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如何带领6400万安徽人民从中部突围?如何摆脱安徽因多起事件导致的轻视和偏见?这些都是郭金龙履新安徽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