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风万里,秋意渐浓。郁达夫先生曾挥毫而赞: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是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窃以为,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实非初秋之写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虽有梧叶知秋先落,有繁花无奈早凋,但大多数的草木庄稼,却值繁茂生长的冲刺期。到田野里去看看吧:棉桃颗颗绿意正浓,甘薯个个膨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的国家,民间都有用红薯(或马铃薯)治疗关节痛或急性腹痛的传统。由于它们具有抗关节炎和止痉的作用,被西方的自然医学者誉为风湿和腹痛的克星(Rheumatism root or Colic root)。在  相似文献   
3.
冯国清 《农村青年》2013,(10):63-63
薯块膨大期,此阶段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达到高峰,薯块相应增粗膨大。春薯一般在栽后60~100天,夏薯在栽后40~70天。这一阶段正值8~9月高温多雨季节,肥料分解快,水分供应充足,容易发生徒长现象,上层叶片乌黑,叶节叶柄较长,叶层厚,叶片相互遮荫通风透光差,下层黄叶、落叶、死茎烂叶多,薯块膨大慢,容易造成秧大薯小而减产。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管理是甘薯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农事十八般     
马萱 《农村青年》2007,(8):55-57
追肥整枝防豇豆伏歇;生物防治知识(二)-寄生性天敌;甘薯新品种-豫薯13号;如果利用基因技术改造作物“滞留”农药;麦苗过旺怎么办?;冬枣管理技术;小麦异色苗的防治;棚室除湿防病省力。  相似文献   
5.
甘薯的变迁     
甘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蔓细长,匍匐地面;块根,皮色发红或发白,肉黄白色。甘薯在河南俗称红薯(山东叫地瓜,北京叫白薯,另有番薯、山芋、红苕等名称)。甘薯原产美洲,明朝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华侨陈振龙从菲律宾带回福建,迄今已400多年了。甘薯以块根生长于地下,耐瘠、抗逆、高产。鲜甘薯约含淀粉20%、含糖3%,另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及维生素B6。因甘薯含有较多的有机酸,长期单独食用会使胃酸增多,因此,要与豆类搭配食用才能符合人体碳氮比的基本要求。因其产量高、价格低,经营生、熟红…  相似文献   
6.
甘薯与华侨     
甘薯,大致有红薯和白薯之分。不同地方的人分别把甘薯称为善薯、地瓜、苕、红苕、白苕或山芋。有一种皮色粉红、肉质为蛋黄色的瓜儿苕,甘面可口,栽种于巴山丘陵地区。 甘薯因其种植普遍,且又是土得掉渣儿的物品,大多数人误以为是土生土长的东西,其实,它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甘薯的老家在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渐次传至吕宋、文莱、交趾,它又是怎样传到我国的呢?  相似文献   
7.
吃地瓜     
地瓜又名甘薯。也有叫它白薯、红薯的。 我生长在农村,儿时常围着老年人.听他们天南地北地聊天,有时听神怪故事,有时听庄家的种植,其中就包括着地瓜的来历、栽培和收藏。我也愿站在小伙子跟前看他们斗闹。傍晚收工回家,他们常在饭前聚集街头摔跤、翻筋斗,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07,(1):63-63
1.苏薯1号:系食用型甘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皮色土黄,薯内橘黄带淡橘红,薯块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一般亩产2200公斤左右。适于丘陵及平原各种类型的土壤,尤其适于磷、钾肥充分的肥沃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8,(2):56-56
红心红苕很多人都见过,但紫色红苕见过的人可能不多。西南大学重庆甘薯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老教授张启堂花十年时间培育出了紫色肉甘薯新品种——渝紫263。这种红苕由于含有紫色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