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宝君 《求实》2023,(4):73-86+111
以滕尼斯为代表的共同体理论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参考,但治理共同体不同于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强调社区内外主体的联系和互动,不是共同体的翻版和再版,也不是“治理”和“共同体”的简单叠加,其追求的是一种更深入更广泛的有机团结。在厘清社区治理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社会事实抽象成可以研究的实践类型。在不同层面上将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分为压力型治理共同体、工具型治理共同体、生活型治理共同体和价值型治理共同体四种类型,其分别依靠命令、利益、情感和责任驱动,以驱动力不同作为分类标准。每种类型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情境、涉及主体、问题指向、典型样态都不一样,因此,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机制也需要分层分类处理,并辅以适当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农民的经济行为放在家庭关系中,分别考察华北地区农村与江汉平原农村的家庭经济模式,分析农民经济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经济态度,并通过对比研究来分析两个地区农村家庭经济的伦理基础。华北地区“传宗接代”的观念使得当地家庭经济具有超越现实性,“活着为了儿子”构成了华北农民劳动投入与消费选择的前提,形成了生计型家庭经济。在江汉平原农村,主体享受构成农民经济行动的根本动力,形成了生活型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4.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或是某种生活质量要求的客观标准,我们称之为需要(needs)。这种需要具有层次性。经典的需要层级划分来自于社会心理学者马斯洛,他将人的需要层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尽管饱受争议,但这种进化论式的行为主义模型还是得到了广泛认同。当需要不能被满足时,常常表现为某种匮乏,如物质、社会资源、情感及价值观等。各级需要一般可通过消费予以满足。  相似文献   
5.
<正>响水作为旅游业后发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大片的林地稻田、河流沼泽,滩涂万亩盐池、盐文化产业基地,构成了美丽的滨海河川湿地生态自然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近期,响水县政协组织委员以及文化、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围绕发展生态旅游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实地调研和反复研究论证,委员们建议,着力打造响水五个生态旅游品牌。一是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