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雅丽 《前线》2016,(11):41-43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中,善于引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修身、为官、治国、平天下之道。本文尝试通过品读这些哲理深刻、寄意深远、清新质朴、生动传神的经典雅句,来体会其用典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我省全面推开,大通县按照分类指导、试点引路、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四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试点村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新农村建设在全县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试点村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大胆探索,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肯定。  相似文献   
3.
用典技巧是艾略特在《荒原》中使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这源于诗人博学的头脑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诗歌理论。诗中共用典84次,涉及到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55个作家,用了6种语言,且形式多样。用典深化了主题,古今对照,并淡化叙述者的声音,使其个人经历和情感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增加了该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典型评选和宣传活动,最近圆满结束。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等百名学用典型受到表彰。  相似文献   
5.
浓厚的书卷气是王安石诗歌的一大特色,表现为用典使事的磅礴恣肆、不避深僻。对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描写以及唯美的认知视角、讲究属对的精切和用字琢句的工巧,也是王安石诗歌书卷气的重要表征。题材处理的特殊方式,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倾向和写作优势,既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出学者型文人渊博的学识和对学问本身的崇尚。  相似文献   
6.
用典作为古代文人进行创作的主要艺术手法,可谓源远流长。建安之前,文人用典的审美化倾向己露端倪,但并不占主流。到了建安文人用典的审美特征才趋于鲜明。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赋予了典故内容以丰富的文学性上,而且还表现为用典的自然贴切、圆融浑成与含蓄委婉、意味无穷的艺术性上。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庐山情有独钟,他主持召开的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日前,一部研究毛泽东在庐山三次会议期间读书生活的专著《话语桃花源——毛泽东庐山读书用典》,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审读批准,新闻出版总局同意选题,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梅村体"长篇叙事诗是对叙事诗近体诗化的大胆尝试.体现在变平铺直叙的篇章结构为跳跃性的倒叙式结构.用深刻的内涵来联接跳跃的片段,以体现诗歌的含蓄和蕴藉.此外,把普遍性的用典引入长篇叙事诗中,增加了叙事诗婉转含蓄典雅的因素,因而,他使长篇叙事诗的表现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意为在编织时加以混合,它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它文本的联系,"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强调语篇重新组合或转换的内部过程。"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写的修辞手法,它属于语源研究,即为解释某文本的意义而去寻找和确认与之相关的现存文献或文本的研究方法。所以,互文性的运作机制主要在于文本之间的拼凑?吸收和转化;用典的运作机制体现了对于"去边界"的追求,它借助于互文性的"吸收和转化"来实现的。本文就互文性与用典进行对比,以期促进古代诗学与现代文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8,(5)
习近平总书记堪称"用典大家",善于用典、精于用典,集思想、人心和品格为一体的"习式语言"既激荡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又饱含着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执政为民价值理念。从平民风格到百姓情怀,从家国情怀到领袖风范,用典文化彰显的是总书记动人深厚的人民情怀、清醒务实的执政品格,同时也深刻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智慧、宗旨意识和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用典,不仅是世界政坛的"中国声音",更是大国领袖深邃的全球视野、坦荡的世界胸怀和雄厚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