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44篇
世界政治   2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6808篇
中国共产党   595篇
中国政治   2443篇
政治理论   430篇
综合类   232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1115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1009篇
  2011年   979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53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532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证据与程序的关系看,证据不仅需要与待证事实有关联,还是一种法律程序产品,是一系列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某种结果。不同法律程序在程序目的、程序性质、程序保障、程序严格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上述差异影响和塑造了不同性质的证据,进而产生了证据衔接的问题。《监察法》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法律程序,对公职人员职务违法、职务犯罪行为的调查适用《监察法》及相关规定,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也面临着衔接的问题。监察调查程序与刑事侦查程序相比,在规范密度、权力行使、程序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当前的立法框架下,要求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证据时参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有助于优化监察调查的程序环境,为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有效衔接提供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测谎意见的法定证据属性。为使测谎意见取得法定证据资格,应完善测谎活动的相关立法与技术规范,培养合格测谎人才,提高测谎技术的科学信度,推动测谎意见作为法定证据试点改革,尽早将测谎意见引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维护英烈名誉是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该类民事公益诉讼应重点把握管辖权的处理、互联网法院的证据标准、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实际侵权人的锁定以及合理探索适用诉前公告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监所线人制度乃现代社会中的必要之恶。监所线人证言与一般证人证言相比具有内在的不可靠性,故需谨慎采用,否则容易造成冤狱。美国和加拿大均有类似的惨痛经历,因此近些年进行了司法改革。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有必要借鉴域外经验改革完善: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监所线人证言,不与普通证人证言等同视之;另一方面须完善审查机制,确立假定不可信规则与补强规则。此外,还应重视跨部门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传统刑事犯罪形式呈现明显的网络化,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也逐渐附带网络属性,越来越多的违法犯罪案件涉及电子数据证据和线索,电子数据取证技术也已成为案件侦办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任务驱动模式下的电子数据能力体系是结合案件性质、侦查环节,细化每一环节需要的知识技能、法律法规及职业素养,民警必须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特点和业务需求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以达到快速提升全警电子数据取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刑民诉讼程序有效衔接具有重要制度价值,在为刑事案件转入民事诉讼处理提供制度出口的同时,又为该转换提供可行性程序支持.现阶段,应当在刑事立案侦查程序、审查不起诉程序、审判程序中衔接民事诉讼程序,赋予当事人程序衔接知情权,建立刑事案件证据移转支持民事诉讼制度,明确刑民诉讼制度证明标准差异,允许在同一证据基础上出现不同认定结果的刑民判决,并逐步扩大先民后刑处理案件范围.  相似文献   
9.
10.
玄璇 《中国审判》2020,(2):61-63
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美国司法者对法院应用场景的思索。他们认为,在未来,法院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电子记录的保存、更新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包括法院判决、逮捕令和前科记录等。同时,其援引各州和地方法院的具体实践,探讨区块链技术对刑法、不动产法、家事法、商法等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