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哪些传统是“优良”的 ,哪些传统是不“优良的” ,这是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提出四个鉴别标准 ,即 :寻找真理性标准 ,发展生产力标准 ,发挥凝聚力标准和完善补偿力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真理性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性要求。二者相互依托、互相引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认为技术理性统治下的整个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丧失了艺术对社会本应具有的批判性,自律性消解、真理性内容缺失、虚假审美娱乐感以及对艺术操纵等已成为现代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反"艺术,文化工业蜕变为审美乌托邦,不具有任何审美价值。阿多诺关于文化与工业、文化工业与艺术审美等关系论述,对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实践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实践性特征的充分体现.研究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科学理论特征,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和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任何观念形态的东西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且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思想解放的认识成果也是这样。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解放的重大真理性认识,既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形成,也需要接受科学发展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属于基本的实践形态,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具有检测思想的强大功能,是检验思想解放的根本尺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访话题     
高层前几年就指出:现阶段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当今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群体事件多发的实践,检验了中央这一结论的真理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的合理性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探索》2004,1(1):61-63
根据合理性概念与问题的一般讨论与马克思理论的基本特点,解读了马克思理论中所蕴涵的合理性思想;认为马克思的合理性思想以实践性与辩证性为基本前提、以真理性与价值性为基本尺度、以批判性与开放性为基本特质,这三者之间层层递进、互为关联、始终统一于实践,最终基于此去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及时代性等特征,并在中国当前发展的客观实际基础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统一:一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二是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三是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