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因为一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报刘一丈书》,明代文学家宗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在这篇脍炙人口的书信体散文中,宗臣的犀利文风、凛然正气和深刻思想都表现得酣畅淋漓。古人云,知人论世。当我们循着宗臣的文学作品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时,会惊奇地发现:这位卓越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抗倭功臣,曾经在福建的抗倭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
“以意逆志”以“知人论世”为前提,以“知言养气”为基础,读者、作者和作品、世界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运动系统造就理解的动态性和读者对文学阐释的无限多样性。孟子诗学思想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范式,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李晓巧 《法制博览》2011,(14):53-53
世间有两个地方最能让人感慨万端。一是医院。病人住院期间,养恙之暇也会重新梳理好些事情,重新知人论世,进而反省总结:人生以后要宽以待人、和谐处事、好好生活等等,说不定无形中便萌发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病人的亲朋,在同情安慰病人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新教材编入了大量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意蕴欣赏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实践和摸索,形成了自己对高中古诗词独特的教学模式,即教学的六个步骤--释标题、知人论世、分类别、赏意象、品意境和评技巧.  相似文献   
5.
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到“知性知天”代表着孟子最基本的认知方法,也是中国传统认知方式的具体运用。在以往的研究中,“以意逆志”及其超越性指向固然得到了文史研究的基本认可,但“知人论世”却往往被人们通过所谓宏大叙事之“论世”方式,从而给“知人”以“派定”性的理解;至于“知性知天”,则始终被视为一种神秘主义倾向。实际上,作为传统的认知方式,“知人论世”、“知性知天”与“以意逆志”一样,全都脱胎于孔子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也都是由具体以指向抽象并通过个别来理解一般之普遍而又超越的认知指向。从根源上看,这种通过具体以认知抽象、通过个别以认知一般的指向,实际上也就代表着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而“通神明之德”与“类万物之情”方法的落实与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杨东平 《今日广西》2007,(16):12-12
与智力因素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抱负、胸怀、勇气、意志、坚韧等基本品质,是知人论世、审时度势的悟性,是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李彦姝 《探索与争鸣》2023,(9):167-176+180
新时代召唤真正的文艺批评,尤其召唤有使命感、有能力、有胆识去“剜烂苹果”的批评家。当下文艺批评现场存在一些人们习焉不察的问题,如阐释的越界、批评家与批评对象关系过近、文风僵化、代际性明显、受市场宰制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艺批评向着犀利诚实、生气淋漓的方向发展。文学批评界需要正视这一系列问题,不辱批评使命,改进批评作风,精进批评技艺,避免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切实提升批评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创造出更具思想及美学价值的批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