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多数情形下,人们都习惯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会有所  相似文献   
2.
诡秘幽灵岛     
王烁 《中国减灾》2010,(4):14-14
西方人酷爱航海,而历来航海史上怪事多多。1707年,在斯匹次培根群岛以北的地平线上,英国船长朱利叶斯发现了陆地,但这块陆地始终无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这块陆地不是光学错觉,于是他便将“陆地”标在海图上。200年后,乘“叶尔玛克”号破冰船到北极考察的海军上将玛卡洛夫与他的考察队员们再次发现了一片陆地,而且正是朱利叶斯当年所见到的那块陆地。航海家沃尔斯列依在1925年经过该地区时,也发现过这个岛屿的轮廓。但科学家们在1928年前去考察时,在此地区却没有发现任何岛屿。  相似文献   
3.
几天前,俄罗斯刚刚采取了最新行动,科考船挺进到北纬82度,深海潜水器在北冰洋4261米深处的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的俄罗斯国旗,以宣示对北极的主权。美国破冰船6日已经驶往北极海域,并准备组建"北极舰队"。此外,周边的加拿大、挪威、丹麦等国也跃跃欲试,北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俄、美、加等国对北极主权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互不相让,志在必得。  相似文献   
4.
5.
3月7日,索契,第11届冬季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一艘巨大的破冰船缓缓“驶入”菲施特体育场,船头剥落的浮冰露出了“和平”二字,在俄罗斯传统摇篮曲的伴随下,被击碎的浮冰渐渐聚拢,拼凑成英、俄文的“在一起”。又慢慢组成了国际残奥委的红蓝绿三色会徽。颂扬人类精神的力量。传达消除人们心灵之间藩篱的愿望便是本届残奥会的主题“破冰之旅”。开幕式总制片人康斯坦丁-恩斯特坐在体育馆第五层的导播间里。他眼前的舞台就是他的梦想——“生命、人际关系和健康都是脆弱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6.
事件     
《党课》2014,(4):63-64
“雷龙”号让世界看到“侠义中国” 日前,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的配合下,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但在“雪龙”号科考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在北极地区的增加,以及周边各国对北冰洋边界、油气资源和航道争夺的加剧,为维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和安全,美军加强了对北极地区的研究,并对当前和未来的北极军事行动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和预测其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美军积极加强宏观筹划、注重多方合作、提升自身能力,以因应北极战略形势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蒲琳 《新民周刊》2012,(29):90-93
世界极地探险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南森曾说:"灵魂的拯救,不会来自忙碌喧嚣的文明中心,它来自孤独寂寞之处。"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第一个完成了人类登上北纬90度北极点的梦想。进入21世纪,随着航海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旅游业的发展,乘坐直升机,降落在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站在地球的"头顶",亲眼一见北极熊,早已不再...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急管理》2014,(1):F0002-F0002
1月2日19时30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的52名乘客。“雪龙”号船准备撤离浮冰区继续执行后续考察任务时,所在地区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造成“雪龙”号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