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两性关系比较混乱。一些统治者荒淫无耻,非礼奸淫的事件几乎不胜计数:有子通庶母的,还有兄妹私通的,更有君主霸占臣子妻子的……需要说明的是,史书上之所以记下这些绯闻、丑闻,多半不是因为两性关系本身,而是因为这些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后来都影响了历史,成了政治事件。但仅就这些有明确记载的案例,便足以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2.
高端参考     
《干部人事月报》2011,(3):22-22
中国人必须有价值观自信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  相似文献   
3.
王晓宁 《学理论》2008,(6):87-88
记得有人说过,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之源。我们也可以说,先秦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之源。先秦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书籍,二是诸子言论。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还是个言论自由、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们几乎能从这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中挖掘出所有我们所需要的思想观点。笔者仅就诸子的人才观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最近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追问:应当如何拯救我们社会已经显得疲惫脆弱的道德?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开始追问这个问题。以后,  相似文献   
5.
柳士同 《同舟共进》2009,(10):48-48
孔子一生,最痛心的莫过于“礼崩乐坏”,为此,他老人家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克己复礼”。  相似文献   
6.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代,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出现了崇德尚礼的思潮.德观念的拓展,即“德”的内涵日趋现实化、理性化、平民化,从而成为儒家德治思想的近源.礼思潮的兴盛,即礼乐的观念化、人性化、人情化,为儒家学说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这种思想文化现象的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它奠定了中国文化后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在古代众多智慧巨星之中,庄周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尽管一生穷困潦倒,却始终是保持纯洁本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而且,他在文学方面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但就是这一位古代文化先贤,被曲解、阉割甚至诋毁了两千多年。由于形成了一种潮流,一提到庄子,就会和消极避世、尖酸刻薄联系起来,甚至扣上种种莫须有罪名。一、"无为而治"到底是什么意思?"无为而治"是庄周"道论"中关于治国的根本思想。面对礼崩乐坏的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顾名思义,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此处的"法"既包括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也包括其他普通法律。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所依照的对象,到底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法治能否走向正轨,也关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