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断发生的各种灾难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还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应急准备还要进一步完善,处置方式还要进一步完善,全民素质还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国学经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1842年被充军伊犁时写下的诗句。表达虽然自己蒙冤受屈被谪贬边疆,但只要做对国家有利的事,将不顾个人生死祸福为之奋斗。这一诗句是林则徐不屈压力.封禁鸦片,舍身报国的生动写照,凝聚着为国家、为信念、为正义舍生取义的精神。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依然要用这种精神捍卫理想和信仰,并为之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安全达标,关键在安全意识领先,科学投入加大。说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看似突如其来,“无门”可寻,其实偶然中有必然,还是“有门”有规律的。需要做的,是扩大好势头。让科学规律在更广阔空间运行。  相似文献   
4.
郭庆晨 《政府法制》2012,(29):19-19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官吏队伍中,不光有像韩愈那样“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敢于直面朝弊、勇于谏言的谏官,有像林则徐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大臣,也有明哲保身、专门绕着难事、麻烦事走的奸猾小人。这类官员可统称为“避事官”。  相似文献   
5.
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是因为他们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了解并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6.
宋经 《福建乡土》2010,(2):56-57
古代巫道是后来道教的重要源头。古人以天和祖先能够给人祸福,而天的观念的发展是从死生的灵而来,在《诗经》里常见祭先祖、先王的诗句。无论是崇德报功或祈福禳灾,都以天与祖为崇拜对象。天与祖能保护生人,如一家之长保护他的子孙一样。一切崇拜都依据这信仰而行,故人死亦可以受其家人及后代的祭祀。祖先与鬼神的界限很不明了,  相似文献   
7.
宛诗平 《党课》2013,(4):64-65
祸与福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树立什么样的祸福观,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与任职培训的新任市长座谈时,提出“以廉当福、视贪为祸”的理念,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王勇 《前进论坛》2008,(7):33-33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无数人就是怀着这样一个理想和抱负。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沈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委员、沈阳市委会副主委、辽宁省健康教育所副所长张麓曾,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9.
云溪子 《小康》2009,(9):84-85
贫苦是祸亦非祸,富贵是福亦非福,孰为祸福,是大有一番讲究的。  相似文献   
10.
谈恭敬     
古人在《日省编》一书中曾提出“居官四勿”的观点:“勿谓一念可欺也,须知有天地鬼神之鉴察;勿谓一言可轻也,须知有前后左右之窃听;勿谓一事可忽也,须知有身家性命之关系;勿谓一时可逞也,须知有子孙祸福之报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