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1年春,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央视热播,其中一个情节让我特别感动。1962年秋,周恩来总理请张爱萍、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等两弹研制的领导、专家谈工作,而后请吃饭。总理说,这可是高规格宴请。其实就是每人一块油饼,一碗烩菜,中间一个砂锅里边有几个肉丸子。总理  相似文献   
2.
粮票     
《传承》2010,(16):3-3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  相似文献   
3.
朱德华 《传承》2009,(17):60-61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年代,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饮食。佛曰:一粒米里看世界。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到社会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1978——2008,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多少辉煌的伟业被铸就,多少铿锵的进取被记录,那些浩大的风云涌动,让这段历史超乎寻常;同时,这30年,也有无数微末的人世变迁,让人们的记忆轮廓清晰,细节丰满。其中最重要,也最突出的,便是与女性相关的那些变化、变迁……为纪念改革开放走过30周年历程,《中国女性》杂志特别推出本期特别策划——  相似文献   
5.
李秋生 《党建》2009,(11):51-51
编辑同志: 大家知道,在计划经济年代,曾出现过粮票、布票、油票、酒票、肥皂票、手表票、自行车票,当然也出现过烟票,好香烟是要凭票购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54年至1966年河南省各种粮票的发行与管理为中心,对粮票制度在地方的制度化与强化过程进行了考察。粮票制度在河南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草创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定形时期三个阶段,到1957年7月已基本确立。1957年至1966年,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使粮票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此期间,粮票的职能也由最初的粮食供应凭证,扩大为具备有价证券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虽然曾经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挨过饿,曾经为被扒手窃去二十斤粮票而大伤脑筋,曾经在路过广东新会华侨大厦时创下四个人一餐午饭吃掉两脸盒饭(那里优待我们这些从省里来的客人,每人收半斤粮票管够)的纪录,我对南京竞然使用过一钱粮票这件事仍然非常惊奇:一钱,相当于多少粒米呢?还得使用粮票?报上的白纸黑字加上粉红色的粮票证明确有其事。无意中收藏下这张粮票的程伟国在文章中说,1963年他在南京中山路的太平村食品店购买糕点后,营业员给他找回两张壹钱的粮票。见到这么小面值的粮票,他感到非常新奇,于是保留了一张,另…  相似文献   
8.
3月6日,杭州市下城区社保大厅。王炜数了数手中的钱,差不多有1200块。这是去年一年他通过公司交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它们说单位交的不能退,没办法,钱虽然少一点,但总比没有好。”27岁的王炜来自安徽巢湖,在杭州城区一家印刷厂上班。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的效益一直下滑,他也萌生了去意。一个在苏州的同乡给他介绍了一份做卖场销售的工作,过完下个周末,他就要去江苏了。  相似文献   
9.
再过三十年     
乡言 《农村青年》2008,(12):1-1
改革三十年,日子在一天一天的琐事中度过,或许很难感觉出身边发生了多大变化,可蓦然回首,说不定会吃惊得连自己都很难相信。举个例子说吧,三十年前,全国人民买米买油还得凭粮票、油票,三十年后,人口增加了,土地没增加,可没了粮票油票,我们活得更好了;过去农民种地,收了粮食要先交“公粮”,再卖“余粮”,剩下才是自己的,如今农业税全免了,“皇粮国税”成了老黄历;  相似文献   
10.
白惠林 《今日山西》2004,(12):24-27
12月9日晚,带着远古的呼唤,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走进世纪剧院,为首都人民呈现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10日,京城音乐界的专家学者走进民族饭店,对《华夏之根》大型民族交响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这台音乐会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来讲,都是很精彩的。他们希望《华夏之根》能够增加历史的厚度,音乐材料运用面也再宽泛一些,争取把它打造成“全国粮票”,走出山西,走出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