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军 《南风窗》2007,(17):34-36
在学者和官员们争论不休的时候,物价的上涨却不停地冲击人们的内心,面对共同的上涨,人们开始担心,中国经济过热了吗?  相似文献   
2.
试析建国以来历次经济过热中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主要是历次经济过热中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我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通过对党1993年以来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战胜“通货紧缩”的分析研究,阐明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驾驭经济工作的卓越能力,从中引发出几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5日,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对抗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时隔10个月,越南宣布重启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加息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过热现象。这种“过热”始于1984年下半年,突出表现为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到1988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职工生活费用总指数上涨20.7%,货币流通量比前一年增长达46.7%,这种情况西方国家称之为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集中进行了6次针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与控制,及时纠正了经济运行中的目标偏差,为我国社会经济三十年来快速平稳增长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我国近三十年来6次大的宏观调控,其中的经验表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要做到三适,即适时、适度与适可而止。比如1984年抑制通货膨胀之所以不彻  相似文献   
6.
余力  舒眉 《现代领导》2008,(1):12-12
在全面通胀、经济过热、股市楼市狂飙的阴影下,2007年12月5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10年来的首次。其中要义是全力收缩中国市场上的流动性,在高层的政治决心下,中国的CPI上涨和经济过热能被驯服吗?  相似文献   
7.
宋宪萍  魏佳 《前线》2011,(9):41-42
20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物价水平也不断走高,通胀预期持续增强。物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周期性现象,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经济过热现象的反应。一方面,近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去年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  相似文献   
8.
尹航 《党的文献》2011,(5):52-58
1993年,面对经济过热的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统一全党认识的基础上,果断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揽子措施,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金融、外贸等领域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为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和问题、防范经济过热风险提供保障。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过热的趋势,明显改善了宏观经济环境,为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经济过热的问题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官方和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经济过热的具体表现是,一季度GDP增长高达9.7%;年初央行的计划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平均每季新增65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Five Traits of China's Aging Society 1: China's graying population i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one-fifth of the world total.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50, China's senior citizens will exceed 400 million. 2: Increases in life expectancy brought about by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maintain momentum in the growth of the grayin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