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163篇
工人农民   188篇
世界政治   5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4篇
法律   4472篇
中国共产党   4725篇
中国政治   5976篇
政治理论   1978篇
综合类   376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1686篇
  2013年   1546篇
  2012年   1807篇
  2011年   2111篇
  2010年   1837篇
  2009年   1965篇
  2008年   1800篇
  2007年   1299篇
  2006年   1106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艾思奇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我们"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卓越贡献。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出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方涛 《求知》2021,(2):29-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总结建党百年来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把握基本规律、更好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使命。2022年,广西司法行政工作将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守护壮乡群众民生福祉,夯实祖国南疆稳固基石,不断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行法治之力,护航壮乡改革发展当前,广西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广西司法行政机关将乘势而进、顺势而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司法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和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在领导党史研讨时采取既追求史学研讨求真宗旨又兼顾现实政治需要务实政策,是党史研讨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中央核心领导人在推动党史研讨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是党史研讨纵深展开的关键因素。中共中央采取稳健研讨方式确定高级干部作为党史研讨重点,重视党史研讨组织建设和研究方式创新,是党史研讨稳妥展开的制度保证。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党史研讨从本质上讲就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通过推动全党对中共党史重新学习和研究,以新话语体系来构建党史叙述,从而掌握中共中央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解释权,实现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新的政治认同。实践证明,中共中央实现了这一战略重要目标。这对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8.
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革命遗址资源,着力发挥其在公共服务、社会教育、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能。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上海、广州、赣州三地,在红色革命遗址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在于:加强革命文物及文献资料的保护研究,着力打造对外展示的窗口,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挖掘革命遗址的教育潜力,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10.
金勇 《东南亚研究》2021,(2):135-152
本文从泰国文学入手,通过不同时期泰国文学作品中呈现的华人及中国形象,探讨泰国华人群体的“中国性”问题.泰国政府对华人“中国性”的态度经历了从前现代时期的漠视,到民族主义时期视其为“泰国性”的竞争性“他者”,再到冷战时期视其为意识形态的威胁,及至崇尚多元化的当代全球化时代,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其泰然视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华人身上的“中国性”也在不断嬗变,从最初区隔于主体社会之外,到对抗同化,再到逐渐形成双重认同,最终融入泰国社会,成为社会主体人群,并形成了“华泰杂糅”的新华人文化,逐渐发展为一种“泰华性”.它既有别于传统泰民族主义的狭义的“泰国性”,也不同于基于中国本位的“中国性”,实际上是当代新“泰国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