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6篇
法律   158篇
中国共产党   304篇
中国政治   857篇
政治理论   161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大命题,它包含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艺的政治维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史诗基础上创作当代史诗的历史维度和创作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史诗的时代维度三层逻辑,并由此构成评判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政治标准和历史标准,而其美学标准则由古典的亚里士多德史诗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融合而成。该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通过运用于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创作实践的考察分析已经获得初步的检验。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则要严格遵循或然律和必然律来设计宏大叙事、整一情节、严肃行动和英雄性格,着力写出"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王丰 《台声》2005,(7):72-73
2005年6月21日,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台湾著名法学家马汉宝教授将其父亲马寿华先生的三幅书画作品《竹石大中堂》、《秋江孤帆》指画、《行书白香山诗》捐献给故宫永久收藏。在捐献仪式上,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向马汉宝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马寿华先生,生于1893年,字木轩,号小静。安徽涡阳人,毕业于河南法政学堂。从事司法工作60余年,是位著名的法学家。平时公余兼事书画,并达到一定境界,取得丰硕成果,最终又成为颇有影响的书画家。  相似文献   
3.
Emotive Ink-Wash     
Sprouting twigs reach for the sky, as birds glide through the treetops. Xu Jianwei's painting is the view from a window. Its deconstruction brings into relief skilful strokes that convincingly intimate flowers and birds. Xu paints birds in traditional style, while his manner of depicting branches links traditional brushwork with  相似文献   
4.
首先说明了罗马人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生活艺术化的过程;其次阐述了优士丁尼罗马法与绘画和雕塑的关系,展示了这两种艺术形式在罗马人的物权法、债法、继承法、行政法、刑法中的体现,从而证明罗马法中包含一套艺术法;再次对罗马人及其传人的法律与生活中绘画与雕塑的众多和中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法律与生活中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寡少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生活态度的差异、旌表制度的差异等原因;最后建议借鉴罗马人的经验制定我国的艺术法,尤其是借鉴其利用私人的积极性用绘画、雕塑美化城市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罗纳德·鲍尔森透过英国油画家、版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威廉·贺加斯的视觉艺术与英 国18世纪著名小说之间的互动关系, 将美学思想的流变与小说的兴起作平行观照, 对英国美学起 源研究进行罅漏补缺, 揭橥18世纪英国美学发展伊始以沙夫茨伯里和雷诺兹为代表的正统美学与 以贺加斯为代表的非正统美学之间对抗共生的历史。鲍尔森对走向多元的美学进行两极划分有其 局限性, 但其前沿研究的斐然成果对英国美学史的正本清源影响深远, 并对18世纪英国小说的美 学批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7,(8):51-52
千百年来,举不胜举的回族艺术家们在艺术百花园里不断耕耘,倾情奉献,推动了祖国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收到许江画展的请柬了,很高兴。许江的干劲、能力、给中国画坛带来的冲击力,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他与时俱进的思想,你们搞新闻的同志一定要宣传好、提得响亮。我们关注着许江这个画展,祝贺他,一定能打响。”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前馆长杨力舟特意打电话来道。从新年伊始,许江要办个人画展的消息传出后,各方都在关注。86岁高龄的著名油画家、中国美院的老学长吴冠中道:许江给我的印象很好!我和许江私交不多,但他主要的学术观点、作风、绘画的艺术追求,我都赞  相似文献   
8.
浙江青年画家章先怀是大画的高手,他的创造几乎都是宏幅巨制,篇幅之大,往往超于常人意料。如,他的创作之“振八裔”、“和气苏醒”以及“生命与自然”等。这些作品无不给人以感观上的强大冲击力,使观者如身临其境,融入自然的新奇感。这正是章先怀作品引人入胜之处。  相似文献   
9.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洛夫 《唯实》2003,(4):88-91
“五四”运动以来 ,许多新文学的作家、评论家、诗人都在不断地探讨一个问题 ,如何把中国的现代文化传统和古典的诗歌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我在台湾几十年来也一直探讨这个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实验。我觉得 ,一个民族的文学不能老是守旧 ,抱着传统不放 ,必须要有所创新 ,但是 ,创新还要有传统作为固有根基 ,作为营养的土壤。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传承和创新不是二元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 ,创新就会因为缺乏一种强大、有力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显得疲软 ,而且还会在孤独的创作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位而迷失。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