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唐代言谏监察制度的发展引人注目,尤其在唐初,言谏政风长盛不衰,其间"贞观谏风"的勃兴更成为后世艳羡的治世象征。一、选拔谏官不拘一格唐初高祖、太宗统治时期,谏官等级主要由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构成。散骑常侍(荣誉头衔,多授予年高  相似文献   
2.
曾坚  李雪华 《河北法学》2006,24(6):84-87
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御史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两翼.其咨询、规谏的职守和作为,凸显出自己特有的光彩,给古代封建专制政体注入了一股难能可贵的活力.拟就我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源流演变及其实施、得失进行探讨,以对当代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提供一定的史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拜谒朱裴墓     
王沛郁  孙峰 《先锋队》2014,(10):29-29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来到朱裴的故里——闻喜县畖底镇宽峪村。在村西南不远的一座岭上,安葬着这位清初名宦。 沿着窄窄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路踟蹰前行。不时能看到路边一块块的条石,上面刻着方方正正的文字,显然是从朱裴墓上搬来的碑碣,被裁成条状,做成了路沿石。不到15分钟,我们便来到朱裴的墓前。只见三面土岭,环抱着朱裴高高的墓丘,两块2米多高的墓碑,已经横倒在墓丘之上,淹没在杂草荆棘之中。走到石碑之上,细细端详,只见一块墓碑上写着朱裴历任的官职,一块墓碑记载着朱裴的生平事迹。墓葬周围曾有的石马、石羊、石人等,早已被其族人拉走,独留一座孤零零的墓丘。  相似文献   
4.
晚明三大案     
到了万历帝晚年,怠政已经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宫内的文书堆积如山,理都不理。想当官的人很多,年纪大了想退休的也很多,可万历帝就是不批示,官员的升迁奖惩也几乎停滞了。到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科给事中只有四个人,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只有五个御史,巡视全国的任务,居然就落到这五个人身上。六部的尚书、侍郎加起来只有四个人,有的部连尚书都空缺。刑部大牢里关了上千名人犯没法处理,就因为没有刑部尚书判案。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0):43-43
贾黯(公元1022年-公元1065年),字直孺。宋代河南邓州人,以直言敢谏闻名。 宋英宗治平二年,贾黯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在任期间,他尽职尽责,多次直言进谏。周孟阳、王广洲曾是英宗为皇子时的旧臣,英宗即位后特别关照他们,多次召其上殿议论国政。  相似文献   
6.
在永济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有一座"廉公园",园内塑有八尊本地籍历代廉吏雕像,其中一尊是唐代诤臣张玄素。张玄素(公元?~664年),蒲州虞乡县(今山西永济市虞镇)人。隋时,任景城县(今河北沧州一带)户曹。隋末,河北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攻克景城后,将其抓获并要杀之。当地民闻听此事,自发聚集数千人,哭着为其请命,争着要替他而,说:"这是一个清明的官吏,杀了他则有失天理。你们果真平定天下,就不该斩杀这样的好官。"众意难违,作为义军首  相似文献   
7.
问题推动改革。元末监察制度形同虚设等问题,致使吏治松弛,官吏队伍贪腐严重。明初,朱元璋即位后,借鉴元代教训,对原有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番改造。无论是都察院监察御史,还是六科给事中,抑或是巡视巡按,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历史局限性,这些监察制度也产生了机构重叠、监督职能异化等弊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明代的监察制度建设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3):84-84
陈寿,字本仁,明朝时人。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12,(9):54-55
古代官场的自费项目1.委任状需要官员自己花钱买《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记载:"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告身,就是任命状,是沿袭南北朝时的遗制。唐朝任命官员的程序一般是先经考查合格,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再由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  相似文献   
10.
《明史·陈寿传》中记载,陈寿,字本仁,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四十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至于家贫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