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4月25日晚,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界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当年未能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却在去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一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票数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去年却以全票当选筛选条件更为严格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议论。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9日,美国首都华盛顿隆重举行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来自世界诸多国家的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了此次盛会。美国科学院有着14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顶级的科学院。每年,美国科学院都要在世界各地评选出世界某个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为该院外籍院士。本年度,全世界共有18位顶级科学家被评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与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白春礼先生共同当选。据悉,袁隆平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唯一的当选者。  相似文献   
4.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63-63
<正>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以下简称"国际减灾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  相似文献   
5.
高峰 《政协天地》2013,(7):25-27
4月底,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美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的名单中。作为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当选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粮食对人类的重要,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对中国,尤甚。  相似文献   
7.
何立波 《海内与海外》2005,(5):13-15,12
2004年4月22日,笔者在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看见鲜艳的大红横幅上写着:“热烈祝贺我院八四届本科毕业生王晓东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笔者第一次听到王晓东的名字,作为校友,很为他感到高兴。当晚,媒体迅速发布消息:“2004年4月21日,美国科学院宣布,美籍华人学者王晓东被选为该院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在目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中,41岁的王晓东是最年轻的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目前共有院士2000多名,王晓东成为其中一员,似乎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这件事情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2…  相似文献   
8.
爱松 《中国监察》2008,(16):62-63
李爱珍这个名字,同行早已知闻,行外人则是在她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之后。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资格,是要在所研究的学术领域做出卓越的、持续的贡献。国内科学家得此资格的屈指可数。李爱珍当上了。很多人为她当选高兴,也有的人为她几次落选中国两院院士不平。李爱珍对此却显得很平淡,她说:“没有国家创造的平台、项目经费、科研环境等各项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对于她在国内的落选,她说:“我总是记得人家给了我什么,却不记得人家没给我什么。”  相似文献   
9.
何标 《台声》2011,(4):62-63
张光直,台湾台北板桥人。1931年4月15日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女师大第二附属小学,成绩优异,后保送师大男附中初中和高中。1946年随父母返台湾,台湾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历任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教授、人类学系主任及讲座教授。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获“亚洲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出版人类学专著30余部。曾数十次回国考察、讲学,与社科院考古所进行考古合作挖掘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13,(10):60-60
近日,国际著名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微分几何》杂志主编丘成桐往《对引进科学人才的几点想法》一文中指出:中国要在2020年成为人才大国必须要走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