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寄出去整整4个月杳无音信。直至1978年1月19日,胡福明突然收到一封北京来信。寄信者正是王强华。王强华在信中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肖舟 《红岩春秋》2008,(3):86-88
30年前,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3.
余玮 《党史文苑》2004,(11):22-27
提起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始作俑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改革开放以后,胡福明担任了江苏省地方高级领导干部职务。作为一位学者型官员,胡福明不光自己痴心学术,还领军江苏学术界,创造了许多深具时代意义的思想成果。从年轻时代跨入学术界开始,胡福明追求真理的脚步始终没有停顿。如今他虽已年逾七旬,退…  相似文献   
4.
肖舟 《党史纵横》2008,(4):14-17
2008,改革开放走过整整30年。 回想30年前,席卷神州大地的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的人们都会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的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谁都没有想到这篇7000多字的文章会被人不断地提起,如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堪称改革开放时代先声的黄钟大吕,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许多人并不知道,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名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光明日报社的社史展厅内,珍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7张报纸改样。尽管报纸已经泛黄,但上面被红笔圈改过的痕迹依然清晰。这篇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序幕的评论员文章,全文6200多字,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被誉为"春风第一枝",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相似文献   
6.
肖舟 《廉政瞭望》2008,(11):40-41
3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犹如一声春雷,在沉闷而僵化的思想领域掀起一场摧枯拉朽式的轩然大波。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就是原江苏省政协常务副主席胡福明。  相似文献   
7.
30年前,胡福明43岁,是南京大学的一名哲学教师。头发花白的他与孙长江等人合作写下了名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为否定“两个凡是”、进一步反思“文革”和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舆论基础。这篇文章改变了胡福明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十字路口的中国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 《群众》2011,(7):15-17
建党90周年前夕,著名学者、原省政协副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胡福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胡福明虽年逾七旬,却依然思维敏捷。访谈进行了3个小时,谈古论今,说事论理,娓娓道来。他在谈话中披露的当年的“活”思想,是可贵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解读,对江苏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和当前解放思想新特点的认识,启迪着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推进江苏“两个率先”。  相似文献   
9.
走读华西村     
胡福明是轰动整个中国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他到华西村调查时,写了很有眼力和胆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把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称为“天下第一村”。2001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行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览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10.
蒯乐昊 《传承》2006,(4):74-74
1977年3月,我开始考虑写文章批判“两个凡是”.当时我认识到,“两个凡是”是全面拨乱反正的主要障碍,它的实质就是不准为“天安门事件”和其他冤假错案平反,不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