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文斑 《新东方》2008,(11):60-63
所谓海南本土文化,在此均特指黎族文化。 当黎族先人在海南岛上生息繁衍之时,首先要面对的是原始的自然环境。海南岛四面环海,中部崇山峻岭,台风、山洪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低下,黎族先民对诸如地震、海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和滔天洪水的成因更是一无所知。黎族先民便借助想象将其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解释以神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陈岗 《当代贵州》2010,(21):25-25
<正>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垄断是交换的前提,交换是价值的前提,所以垄断也是价值的前提。共享的自然资源没有任何价值,被垄断的自然资源表现为价值假象。自然力被共享时没有价值,被垄断时表现为机器创造价值的假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自然力是生产力的最根本因素,"一切生产力归结为自然力",自然力利用是自然力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如何科学利用自然力。研究马克思自然力利用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利用自然力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天地间的力只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力,一种是文化力。自然力是大自然所禀赋的,如引力,电磁力等等;文化力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力的作用是无边的,无形的,无限的,永恒的。人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敢藐视文化力。文化力推动人类从野蛮的荒原走进文明的胜境,在文化力的推动下人类可以创造崭新的国家和美好的社会。在西方,文艺复兴的文化力利剑,划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夜空。欧洲人的思想解放了,一座座封建王宫倒塌了,一场场民主革命胜利了,一项项科技发明涌现了,曾经长期落后的欧洲各国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就登上  相似文献   
6.
蒋高明 《传承》2008,(15):24-25
每年的冬春季节,北京居民都受到了来自天上的"不速之客"的骚扰,这就是沙尘暴。我初接触沙尘暴的时候,也不知是何物。就见自行车上落下了厚厚的黄土,天空充满着呛人的气味,空气能见度低得汽车白天都要开大灯。  相似文献   
7.
徐水华  郭晓 《前沿》2014,(11):50-5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基于揭露资本无偿剥削自然力以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需要,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视阈下从自然力、分工协作、自然科学以及剩余劳动等方面阐述了“不费分文”的生产力思想,并对应从四个层面上使用了“不费分文”概念。研究马克思“不费分文”生产力思想有助于澄清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没有价值的自然力”提法的误读,以此消除对马克思没有生态意识的质疑;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全面理解,从而揭示马克思使用“不费分文生产力“提法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8.
闽商文化     
《政协天地》2010,(2):94-96
苏文菁委员《闽商文化》第二讲 今天,海洋仍是人类难以控制的自然力,在波涛浪尖上讨生活远比在陆地上艰险得多;何况是在完全依赖自然力的木质帆船时代。海洋对于海洋族群具有什么样的诱惑?《荷马史诗》的航海英雄奥德赛的经历多少回答了欧洲人对海洋的态度:那不仅是个能够满足人类好奇心,也能够提供财富、名誉与地位的一个舞台。16世纪以后,欧洲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海外世界”的作品,从《乌托邦》到《鲁宾逊漂流记》,海洋作为一切美好事物、财富,以及与不如意之现实世界的对照物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自然生产力的地位、作用、性质和类型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把握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权威主导形式历史演变的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松玉 《理论学刊》2003,3(2):33-36
权威是人们对某一对象的服从关系。根据权威主体的不同 ,社会权威的主导形式可以分为自然力权威、人的权威、资本权威和制度权威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代表着四个不同阶段上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权威关系主导形式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类由不平等到平等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