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让·吕克·南希在疫情中深入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生命政治学,反对从经济、政治的视角介入生命,提出了包括"新病毒主义""共通病毒"等一系列独创性概念,以人的存在作为生命最高关涉进行思考,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解构层面来看,他通过反思灾难中的死亡,重返人的存在的自然性;通过对技术崇拜的批判,显现人的存在的有限性.从建构层面来看,他通过对灾难集体属性的揭示,希望唤起人的存在的共通性,从而为集体应对提供思想准备.但南希的研究仍然未能摆脱"发现社会"的思想视野,需要进一步推进以通向"改造社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3.
王志坚 《党史文苑》2011,(8):47-48,5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维视角审视人的本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的,这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把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韬 《工会博览》2010,(2):64-65
“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基础问题,是各种美学流派理论差异的根源所在,在荚学研究中处于基础而重要的地位。笔者受到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启发也形成了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何磊  田志超 《工会论坛》2011,(6):139-140
针对当前一些学者对国内教育的不平等问题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判断教育平等的“应然”状态,教育的平等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的均等,而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条件及其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人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提出来。从本质上讲 ,人权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中的需求和表现。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然性和社会性是人权的基本属性。因此 ,人权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 ,人权问题既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人权的实现要靠国际国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由英法联军之役造成的"庚申之变",比中英鸦片战争留下了更深的伤痛,而后是中国人在"自强"的意愿下第一次把效西法从纸上议论变为社会现实.由此开始的以洋务为中心的三十多年历史过程,曾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变迁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起点.而作为一种移接的近代化,其内含的不自然性同时又赞赏成了这段历史过程中的矛盾、污秽、徊徨、脱榫和变异.这是一种逼迫下的近代化,因此常常是扭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问题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 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妨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大障碍,它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社会文 明的进步,运用法律的力量改变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 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都江堰光亚中学范美忠老师,因弃学生先跑及随后在博客和公共媒体的发言,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我们认为,学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有必要对范美忠现象所反映出的新社会背景下,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问题、公民言论自由和社会责任问题、本能与职业伦理问题、多元社会下的尊重和宽容问题等展开深入讨论,以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表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两个方面——自然性和社会性。由于哲学上二元对立思维方法的不彻底,历史地处在不和谐的割裂状态。马克思打通了自然性和社会性联系的中断。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史地发展了人的主体性的特定方面。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