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49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位于黔东南山地地区的苗族聚落因其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文化渊源,形成了各类与平原聚落不同的、极具特色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走访调查,总结黔东南苗族聚落中的公共空间类型与特色,并探究其由内在的文化联系而形成的序列结构。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可分为生产空间、交通空间和仪式空间三类,其中仪式空间最具特色。黔东南苗族聚落的公共空间布局灵活自由,形态因地制宜;各类公共空间为鼓藏节、招龙节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场所,作为历史的象征连通古今;模拟历史演变的仪式活动串联起各类公共空间,形成连通村落内外、村落之间的公共空间序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佩 《今日民族》2002,(4):56-56
三七是闻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抗衰老、降血压、抗癌等多种功效,三七还是云南白药中的重要成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三七的故乡,三七的生产基地和企业都在其境内。文山县城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生产和销售三七的公司——文山金三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在文山州三七特产局扶持下创建的一个民营企业。金三七公司的几个主要领导者有的是毕业于医药专业的大学生,有的是三七种植高手,公司主要领导个个懂三七爱三七迷三七。“金三七”自1998年成立以来就瞄准市场,定位高起点,围绕“绿色”二字做文章,决心要将三七…  相似文献   
5.
昆明湖最南端,湖水流出颐和园缓缓弯曲至麦钟桥急转东去,这就是长河.沿长河西岸有一片民居叫火器营.这地方由来与周边农村迥异,它是由清皇室圈定,精心设计建造的一座狭长"城堡".其周围有城墙、四门,俯瞰形似长河边上一条"船".  相似文献   
6.
苗族三角酒     
永善苗族热情好客,凡是喜庆佳节,娶妻、嫁女,迎送宾客,都必须以酒敬献.最隆重的礼节是,用苏门羚角(俗称山牛角)斟酒敬献,先敬主宾及长者,然后对在场者从右至左依次敬献,边敬边唱酒礼歌.无论敬谁都要敬三杯(也叫三角),三角敬完后再敬下一位,这就是苗族三角酒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怒族民居     
王力 《今日民族》2005,(9):45-45
怒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就已有对怒族的记载。怒族主要分布于怒江大峡谷及澜沧江边,是这两岸最古老的民族。怒族的民居由于受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支系生活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也就形式各异。史书中曾有对怒族的房屋有所记载:“覆竹为屋,编竹为垣。”但怒族民居并非只此一种,其形式大致有:干栏式竹楼、木楞房、土墙房几种。干栏式竹楼,怒族人俗称为“千脚落地房”,其形式类似于重庆“吊脚楼”,它是根据怒江大峡谷山高坡陡的特点,依山就势建造的。居住在怒江峡谷的怒族因为山高坡陡,基本上无法建造平房,所以在修建房屋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苗族民间文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为依据,充分结合有关汉文献研究认为,黔东南苗族从淮阳丘陵出发,经江汉一带,到达洞庭湖附近,一部分沿湘、滞、资水而上,到五岭西部,顺江而下或经陆路至都柳江下游,再溯江而上,到达黔东南;一部分沿沉江、清水江而上,到达黔东南。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文山苗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考究和社会现实调查,指出束缚文山苗族经济发展的有关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荷兰琐记     
荷兰是我心仪已久的国家。少年时代,我曾生活在马来西亚马六甲,那里被荷兰占领过,留下不少荷兰人的印记。市中心有一条炮台街,华人称它为荷兰街。街上满是红色的古老建筑,特别是民居,屋顶呈高高的三角形,窗户比门大,建得小巧玲珑。街头广场上有一座呈四方形三层楼高的红色钟楼,钟楼下有一个中世纪情调的喷水池,是人们最喜欢拍照留影的地方。父母节假日带我们到市区游玩时,总喜欢到荷兰街徜佯,有时,给我们讲他们在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生活时听来的荷兰风车、木鞋的故事。荷兰在我幼小心灵中便有了一种向往。40多年后,恰逢旅荷华侨总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